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淨空法師:布施之後又後悔,還有沒有果報?
【施與後悔。假借不還。】
這個以下是「不仁恕之惡」。註解裡面我們先念一念,註得都非常好,「施與而後悔者,究其初,畢竟非真心樂善,不過一時高興,求名倖福耳,發源處已錯,烏得不後悔。若真心施與,人我皆空者,決不至此。是以為善者,不可不致辨於一念之萌也」。後面他還舉的一些公案因緣。我們在註子裡面要細心去審查,布施後悔這種現象很普遍,甚至於在我們自己本身都有,確確實實是像書裡面所說的,這個布施不是真心,沒有誠意,不是歡喜布施,而是出於勉強,多數是礙於面子,或者別人的勸請,一時不得不出手,施後就後悔。他有沒有果報?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凡是布施決定有果報;縱然是勉強,施了以後也後悔,還是有果報,如果施財,你還是得財富。你看我們世間一些發財的人,有些人財源來得很痛快,沒有費心,他就賺了很多錢,所謂是不必操心;有些人賺錢賺得非常辛苦,他還是賺得了。這是什麼原因?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他布施的時候,布施得很痛快、很歡喜,他將來得財富也得的很痛快、也歡喜,不費力氣。如果布施的時候,別人勸請,他很勉強的施出,施了之後又很後悔,那他得財富的時候就得得很辛苦,很艱難,很不容易,他還是得到。由此可知,布施福決定不唐捐。
節選自淨空法師『太上感應篇講記』之第167集
淨空法師:布施之後又後悔,還有沒有果報?
【施與後悔。假借不還。】
這個以下是「不仁恕之惡」。註解裡面我們先念一念,註得都非常好,「施與而後悔者,究其初,畢竟非真心樂善,不過一時高興,求名倖福耳,發源處已錯,烏得不後悔。若真心施與,人我皆空者,決不至此。是以為善者,不可不致辨於一念之萌也」。後面他還舉的一些公案因緣。我們在註子裡面要細心去審查,布施後悔這種現象很普遍,甚至於在我們自己本身都有,確確實實是像書裡面所說的,這個布施不是真心,沒有誠意,不是歡喜布施,而是出於勉強,多數是礙於面子,或者別人的勸請,一時不得不出手,施後就後悔。他有沒有果報?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凡是布施決定有果報;縱然是勉強,施了以後也後悔,還是有果報,如果施財,你還是得財富。你看我們世間一些發財的人,有些人財源來得很痛快,沒有費心,他就賺了很多錢,所謂是不必操心;有些人賺錢賺得非常辛苦,他還是賺得了。這是什麼原因?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他布施的時候,布施得很痛快、很歡喜,他將來得財富也得的很痛快、也歡喜,不費力氣。如果布施的時候,別人勸請,他很勉強的施出,施了之後又很後悔,那他得財富的時候就得得很辛苦,很艱難,很不容易,他還是得到。由此可知,布施福決定不唐捐。
節選自淨空法師『太上感應篇講記』之第167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