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淨空法師:妒忌者男女俱有——有人居在自己的位子到死都不肯讓!
【每好矜誇。常行妒忌。】
註子裡面引用古德的話,「《老子》曰,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大禹不矜不伐,愚夫愚婦,皆謂一能勝予,而鑿龍門,排伊闕,地平天成,功被萬世。周公不驕不吝,勞謙下士,而東征破斧,卒安周室」。這是引古書、引古人的事蹟來證明。後面做了個結論,「故曰,真正大聖大賢,都從戰戰兢兢,臨深履薄處,做將出來」。這一段也是日常生活當中常常犯的毛病,我們自己有沒有?不可能沒有,只是程度上的差別而已。如果真正能把這個毛病消除,自己的德行就有了根底。如果心裡面還擺不平,必須知道我們在德行上沒有根、沒有本;換句話說,無論是求學修道都是嚴重的障礙。總的來說,這是教我們謙虛、恭敬,要從謙敬裡面才能真正有成就。
後面有一段講妒忌,「妒忌者男女俱有」,這是人之常情。男子見人有功名就妒,見人富貴也嫉妒;地位接近自己,嫉妒心生起來了,怕別人把自己擠下去;才勝己也嫉妒。這裡有個總結,都是心量太小,「局量褊淺所使」,我們今天講的心量太小,不能容人。這都是學沒有根基,學不得受用。真正學問有根基、得受用,就像佛講的,不但沒有嫉妒、沒有傲慢,謙虛還能修隨喜功德,看到才幹比我高的,決定能夠讓賢,不會去競爭。你做得比我好,我應當讓你,權位都讓給你,為什麼?人民得福,社會得福,能夠為眾生想、為社會想、為人民想,你就會讓了。這個道理我們要懂,這是大德,這是大成就,為什麼?別人的成就就是我自己的成就。我自己不如人,居到這個權位不肯讓人,害眾生!你們想想這因果,這因果就是墮地獄。我能讓給別人,別人做得比我好,比我更有成就,就是我的成就。
在佛門裡面,印宗跟六祖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印宗當時在南方,是當時的高僧大德,信仰他的徒眾不知道有多少。遇到六祖之後,他給六祖剃度,印宗是六祖的剃度師,他知道惠能大師德行、修持在他之上,剃度之後,反過來再拜他為師,把地位讓給他,讓能大師在南方教化一切眾生。你們想想,那個成就到底是惠能的成就,是印宗的成就?實實在在講,從形式上看是惠能大師的成就,從實質上看是印宗的成就,印宗絕不在惠能之下。這是大德,一般人做不到的,不是真正有德行的人做不到。世法裡面,我們看古時候管仲與鮑叔牙,管仲的成就其實是鮑叔牙的成就,讓賢!成就,自己還不費功夫,別人替他做,這叫真正真實的成就。所以佛教給我們修「隨喜功德」,隨喜功德就是對治這個毛病的,驕慢、嫉妒。我們現前社會裡面,無論在世法、在佛法,總是居在自己的位子到死都不肯讓,這是絕大的錯誤。
節選自淨空法師講解『太上感應篇』之177集
淨空法師:妒忌者男女俱有——有人居在自己的位子到死都不肯讓!
【每好矜誇。常行妒忌。】
註子裡面引用古德的話,「《老子》曰,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大禹不矜不伐,愚夫愚婦,皆謂一能勝予,而鑿龍門,排伊闕,地平天成,功被萬世。周公不驕不吝,勞謙下士,而東征破斧,卒安周室」。這是引古書、引古人的事蹟來證明。後面做了個結論,「故曰,真正大聖大賢,都從戰戰兢兢,臨深履薄處,做將出來」。這一段也是日常生活當中常常犯的毛病,我們自己有沒有?不可能沒有,只是程度上的差別而已。如果真正能把這個毛病消除,自己的德行就有了根底。如果心裡面還擺不平,必須知道我們在德行上沒有根、沒有本;換句話說,無論是求學修道都是嚴重的障礙。總的來說,這是教我們謙虛、恭敬,要從謙敬裡面才能真正有成就。
後面有一段講妒忌,「妒忌者男女俱有」,這是人之常情。男子見人有功名就妒,見人富貴也嫉妒;地位接近自己,嫉妒心生起來了,怕別人把自己擠下去;才勝己也嫉妒。這裡有個總結,都是心量太小,「局量褊淺所使」,我們今天講的心量太小,不能容人。這都是學沒有根基,學不得受用。真正學問有根基、得受用,就像佛講的,不但沒有嫉妒、沒有傲慢,謙虛還能修隨喜功德,看到才幹比我高的,決定能夠讓賢,不會去競爭。你做得比我好,我應當讓你,權位都讓給你,為什麼?人民得福,社會得福,能夠為眾生想、為社會想、為人民想,你就會讓了。這個道理我們要懂,這是大德,這是大成就,為什麼?別人的成就就是我自己的成就。我自己不如人,居到這個權位不肯讓人,害眾生!你們想想這因果,這因果就是墮地獄。我能讓給別人,別人做得比我好,比我更有成就,就是我的成就。
在佛門裡面,印宗跟六祖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印宗當時在南方,是當時的高僧大德,信仰他的徒眾不知道有多少。遇到六祖之後,他給六祖剃度,印宗是六祖的剃度師,他知道惠能大師德行、修持在他之上,剃度之後,反過來再拜他為師,把地位讓給他,讓能大師在南方教化一切眾生。你們想想,那個成就到底是惠能的成就,是印宗的成就?實實在在講,從形式上看是惠能大師的成就,從實質上看是印宗的成就,印宗絕不在惠能之下。這是大德,一般人做不到的,不是真正有德行的人做不到。世法裡面,我們看古時候管仲與鮑叔牙,管仲的成就其實是鮑叔牙的成就,讓賢!成就,自己還不費功夫,別人替他做,這叫真正真實的成就。所以佛教給我們修「隨喜功德」,隨喜功德就是對治這個毛病的,驕慢、嫉妒。我們現前社會裡面,無論在世法、在佛法,總是居在自己的位子到死都不肯讓,這是絕大的錯誤。
節選自淨空法師講解『太上感應篇』之177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