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雙修

淨空法師:讀書志在聖賢,那叫真樂


Listen Later

 所以他第一節講,『是非不當,向背乖宜』,這八個字我們也要常常記在心裡,就是說要有能力辨別是非,要有能力辨別邪正。古聖先賢,無論是世法佛法的教學,首先就是教我們有能力辨別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什麼是邪,什麼是正;什麼是是,什麼是非;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甚至於什麼是利,什麼是害,如果對於這些沒有能力辨別,那就是愚痴到極處了。古人常講人與禽獸、畜生不同的地方,人有智慧能夠辨別這些,畜生不能辨別。註解裡面註得很好,這一段註的分量雖然不多,但是很重要。他說:「君子豐仁義之幹,固禮義之防,則可以審好惡之公,定是非之當。」這幾句話尤其重要。在世間從前的讀書人,不是在求取功名,讀書志在聖賢。讀書為的是什麼?為的是想做聖人、做賢人、做君子,這是我們讀書的目的。聖、賢、君子是什麼個意思?「聖」這個字的定義,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明白、覺悟了,這個人就叫做聖人。明瞭不夠透徹、不夠徹底,就是賢人、君子。換句話說,讀書就是為了明理,明理就能辨別是非邪正,不一定在做官。真正明白道理的人,明瞭是非的人,無論過什麼樣的生活,即使是做乞丐,他也是聖人,他也得人生最高的享受,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釋迦牟尼佛所示現的就是乞丐,每天出去沿門托缽,出去討飯,他是大聖,他的生活是真正幸福美滿,我們世間人哪裡懂得?世間人愚痴,沒有智慧,不能辨別是非邪正,所以世間人迷惑,這才迷在名利之中,迷在五欲六塵之中。他所受的,佛經上講的沒錯,他所受的是「苦樂憂喜」,身有苦樂,心有憂喜,苦多樂少,憂多喜少,這是眾生的生活。聖賢君子的生活,他身沒有苦樂之受,心沒有憂喜之感,那叫大樂,那叫真樂,我們佛經裡面講極樂,誰能體會到?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福慧雙修By 老實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