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淨空法師:賭咒咒人,怎麼能招好的果報?
【自咒咒他,偏憎偏愛。】
這些都是惡行。註子裡面說得好,我們念一念,它說「此句是咒詛而無直可求者」,這個事情古今中外都常常有,自己受了委曲,沒有法子辨別,就賭咒,發誓、賭咒。「凡怒而自咒,又兼咒他人者是也」,這個現象我們常常看到,這種行為決定不是好的行為。佛在經論裡面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心想不好,怎麼能招好的果報?真正有學問、有德行、有修持的人,他明瞭,念頭要清淨、要善良,言語心態要柔和,這個感應是善的果報。在新加坡,我常常提到的許哲修女,她是我們修行人最好的榜樣,這個人現在還活著,在!人家一生都能保持著心平氣和,所以她健康長壽。健康長壽不是別的來的,是你自己保持的。
為什麼我們常常心不平?心不平這個根從哪裡來的?妄想分別執著來的,全是假的。人要真正明瞭佛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心就平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心就平了。你恭惟我、讚歎我,笑笑,阿彌陀佛,假的;你毀謗、侮辱、陷害我,阿彌陀佛,也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何必要執著?何必要分別?佛菩薩如是教導我們。我們再看看許哲居士,她怎樣讓她一百年當中保持著心平氣和?沒有別的,她懂得這是假的。你侮辱我、罵我;你侮辱別人、罵別人,我為什麼不生氣?與我不相干,那是罵的他;為什麼罵我,我生氣?執著有個「我」,這就錯了。分別有個我,執著有個我,哪裡曉得分別執著都是屬於妄想。我們學佛要在這個地方覺悟了、明白了,就得大受用,得失這個念頭就放下了。沒有得失心,就不會犯這個過失,這種過失都是從得失、分別、執著來的。
淨空法師:賭咒咒人,怎麼能招好的果報?
【自咒咒他,偏憎偏愛。】
這些都是惡行。註子裡面說得好,我們念一念,它說「此句是咒詛而無直可求者」,這個事情古今中外都常常有,自己受了委曲,沒有法子辨別,就賭咒,發誓、賭咒。「凡怒而自咒,又兼咒他人者是也」,這個現象我們常常看到,這種行為決定不是好的行為。佛在經論裡面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心想不好,怎麼能招好的果報?真正有學問、有德行、有修持的人,他明瞭,念頭要清淨、要善良,言語心態要柔和,這個感應是善的果報。在新加坡,我常常提到的許哲修女,她是我們修行人最好的榜樣,這個人現在還活著,在!人家一生都能保持著心平氣和,所以她健康長壽。健康長壽不是別的來的,是你自己保持的。
為什麼我們常常心不平?心不平這個根從哪裡來的?妄想分別執著來的,全是假的。人要真正明瞭佛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心就平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心就平了。你恭惟我、讚歎我,笑笑,阿彌陀佛,假的;你毀謗、侮辱、陷害我,阿彌陀佛,也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何必要執著?何必要分別?佛菩薩如是教導我們。我們再看看許哲居士,她怎樣讓她一百年當中保持著心平氣和?沒有別的,她懂得這是假的。你侮辱我、罵我;你侮辱別人、罵別人,我為什麼不生氣?與我不相干,那是罵的他;為什麼罵我,我生氣?執著有個「我」,這就錯了。分別有個我,執著有個我,哪裡曉得分別執著都是屬於妄想。我們學佛要在這個地方覺悟了、明白了,就得大受用,得失這個念頭就放下了。沒有得失心,就不會犯這個過失,這種過失都是從得失、分別、執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