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這個服務裡面,佛菩薩對眾生的服務,跟世間人的服務不一樣。佛菩薩服務裡面最主要的一個目的,幫助眾生覺悟,這就叫佛法。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是世間法,就不是佛法了,是世法的服務。佛法的服務,點點滴滴都是令眾生覺悟的。這個事情,我們在《般若經》裡面看得很多,看得很透徹。《華嚴經》裡面,更是具體表演給我們看,我們要能體會。從讀經本能夠看到諸佛菩薩一切眾生現實生活狀況,經教跟現實是決定不能分,是一不是二,這個才叫希有。經教要是跟現實脫節了,不是佛菩薩的過失,是我們自己的過失,我們自己不會學,所以它才脫節。要會學,佛法就是實際的生活。在古時候佛法沒有傳到中國來,中國古聖先賢裡面,我們深深相信有佛菩薩應化在其中,堯、舜、禹、湯、周公、孔子,他們的心行,我們用佛經來比照,就能夠認清那都是佛菩薩。《感應篇》小註裡有一段,「帝堯曰」,堯王,「吾存心於天下,加志於窮民」。看看他們的用心,他們想的是什麼?想的是天下苦難的眾生,念念當中如何幫助這些眾生離苦得樂。要幫助眾生,眾生缺吃的,送一點吃的給他;缺穿的,送一點衣服給他,這是小恩小惠,這不是辦法,決定不能教眾生永遠靠救濟生活,這不是慈悲濟世。慈悲濟世要教眾生有智慧、有能力可以獨立謀生,自求多福,這是真正慈悲濟世。真正慈悲濟世從哪裡做?從教學,教他!他沒有智慧,教導他、啟發他開智慧;他沒有生活能力,教他技術,教導他謀生的能力,所以說「教學為先」。而究竟圓滿徹底的教學,是佛法裡面所說的,幫助一切眾生轉迷為悟,這就超過世間一般的教學了。大徹大悟,就是佛菩薩,究竟徹底覺悟,就是無上菩提,佛菩薩教眾生的是這些,我們發心學佛,也就是學的這些。
這個服務裡面,佛菩薩對眾生的服務,跟世間人的服務不一樣。佛菩薩服務裡面最主要的一個目的,幫助眾生覺悟,這就叫佛法。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是世間法,就不是佛法了,是世法的服務。佛法的服務,點點滴滴都是令眾生覺悟的。這個事情,我們在《般若經》裡面看得很多,看得很透徹。《華嚴經》裡面,更是具體表演給我們看,我們要能體會。從讀經本能夠看到諸佛菩薩一切眾生現實生活狀況,經教跟現實是決定不能分,是一不是二,這個才叫希有。經教要是跟現實脫節了,不是佛菩薩的過失,是我們自己的過失,我們自己不會學,所以它才脫節。要會學,佛法就是實際的生活。在古時候佛法沒有傳到中國來,中國古聖先賢裡面,我們深深相信有佛菩薩應化在其中,堯、舜、禹、湯、周公、孔子,他們的心行,我們用佛經來比照,就能夠認清那都是佛菩薩。《感應篇》小註裡有一段,「帝堯曰」,堯王,「吾存心於天下,加志於窮民」。看看他們的用心,他們想的是什麼?想的是天下苦難的眾生,念念當中如何幫助這些眾生離苦得樂。要幫助眾生,眾生缺吃的,送一點吃的給他;缺穿的,送一點衣服給他,這是小恩小惠,這不是辦法,決定不能教眾生永遠靠救濟生活,這不是慈悲濟世。慈悲濟世要教眾生有智慧、有能力可以獨立謀生,自求多福,這是真正慈悲濟世。真正慈悲濟世從哪裡做?從教學,教他!他沒有智慧,教導他、啟發他開智慧;他沒有生活能力,教他技術,教導他謀生的能力,所以說「教學為先」。而究竟圓滿徹底的教學,是佛法裡面所說的,幫助一切眾生轉迷為悟,這就超過世間一般的教學了。大徹大悟,就是佛菩薩,究竟徹底覺悟,就是無上菩提,佛菩薩教眾生的是這些,我們發心學佛,也就是學的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