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上一次我們訪問基督教,基督教的朋友問我們,說:「你們佛教好像對於老人福利事業做得很少。」李木源居士回答他,我們做得不少,做得比你們還多,但是我們沒有老人院。我們的老人福利事業在哪裡?你到居士林樓下廚房去看看,每天有幾百個老人,在那裡歡歡喜喜有說有笑,在那裡做義工,在那邊揀菜、洗菜,在廚房幫忙。所以我們對老人的照顧,讓老人在這個地方修福修慧。所以每一個寺院庵堂都是老人院,這個老人院是開放的,也有住在裡面,也有早晨來晚上回家的,讓他們做他們自己歡喜做的工作,他們在這裡勞動,身心健康,一面勞動,一面聽經,一面念佛,這個生活多麼充實,其他宗教還沒有做到。我們大力修法布施,看到居士林上上下下,真的,智慧增長,法喜充滿。你看看哪一個人見面,不是滿面笑容,親切的招呼?這是一個非常溫馨的大家庭,每一個人身體真的是健康長壽。我們最近設的有中醫義診所,為社會大眾服務,居士林的林友這裡面到義診所去的人,我還沒有看過。所以這個道場如理如法的修學,每一個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流通大法,無不是念念想著貢獻自己一分心力,為社會造福,為一切眾生造福。所以佛法在此地落實,不是在講堂每天說說就算了,完全落實了,完全兌現了。
佛陀在經典上字字句句的教誨,已經變成我們實際上的生活行為,變成我們的思想、意願,這叫學佛。當然我們的過失還很多,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天讀經、研究討論,改過自新,把自己的境界不斷的向上提升,把利益眾生的事業,天天在拓展、在擴大。我們今天志同道合的同修,包括全世界的同學們,我們應當了解,共同努力,精進不懈,才真正做到自度度他。這兩句文裡面含義非常深廣,說之不盡,我們要細細在生活當中去尋求。
節選自淨空法師講解的『太上感應篇』第125集
上一次我們訪問基督教,基督教的朋友問我們,說:「你們佛教好像對於老人福利事業做得很少。」李木源居士回答他,我們做得不少,做得比你們還多,但是我們沒有老人院。我們的老人福利事業在哪裡?你到居士林樓下廚房去看看,每天有幾百個老人,在那裡歡歡喜喜有說有笑,在那裡做義工,在那邊揀菜、洗菜,在廚房幫忙。所以我們對老人的照顧,讓老人在這個地方修福修慧。所以每一個寺院庵堂都是老人院,這個老人院是開放的,也有住在裡面,也有早晨來晚上回家的,讓他們做他們自己歡喜做的工作,他們在這裡勞動,身心健康,一面勞動,一面聽經,一面念佛,這個生活多麼充實,其他宗教還沒有做到。我們大力修法布施,看到居士林上上下下,真的,智慧增長,法喜充滿。你看看哪一個人見面,不是滿面笑容,親切的招呼?這是一個非常溫馨的大家庭,每一個人身體真的是健康長壽。我們最近設的有中醫義診所,為社會大眾服務,居士林的林友這裡面到義診所去的人,我還沒有看過。所以這個道場如理如法的修學,每一個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流通大法,無不是念念想著貢獻自己一分心力,為社會造福,為一切眾生造福。所以佛法在此地落實,不是在講堂每天說說就算了,完全落實了,完全兌現了。
佛陀在經典上字字句句的教誨,已經變成我們實際上的生活行為,變成我們的思想、意願,這叫學佛。當然我們的過失還很多,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天讀經、研究討論,改過自新,把自己的境界不斷的向上提升,把利益眾生的事業,天天在拓展、在擴大。我們今天志同道合的同修,包括全世界的同學們,我們應當了解,共同努力,精進不懈,才真正做到自度度他。這兩句文裡面含義非常深廣,說之不盡,我們要細細在生活當中去尋求。
節選自淨空法師講解的『太上感應篇』第125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