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淨空法師:「見和同解」是建立在清淨、平等心的基礎上
【訕謗聖賢。侵凌道德。】
這兩句八個字,我們要很重視它,決定不能夠大意疏忽,這是我們自己立身修行成敗的關鍵。我們大家都知道,眼前這個世間災難非常嚴重,在佛法裡面說,再大的災難都是屬於花報,果報在來世,果報比花報一定更為嚴重。災難怎麼發生的?清涼大師在《華嚴經》註疏裡面,引經據典,多次的給我們說明,「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仔細觀察世人,反省自己,我們的想法看法不善,諸佛菩薩對我們苦口婆心的教誨,我們也聽得耳熟了,可是就是做不到。佛陀教誨裡面,最重要的是個基本的概念,這是吉凶禍福的根源,也是凡聖迷悟的根源,佛說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我們是一體的,我們有沒有這個認知?「六和敬」裡面「見和同解」,就建立在這一個基礎上。所以佛菩薩展現給我們看的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特別注重同體,體是什麼?體是性體,同一個真如本性。所以經論上才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佛就是指一切眾生,包括有情、無情,《華嚴經》上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真誠心、慈悲心、愛心遍虛空法界,這是大乘教裡面的基本概念。清淨是決定不染,平等是決定沒有分別,「見和同解」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今天所有一切的錯誤,與這個基本的理念偏差了,甚至於是顛倒了;顛倒是完全相違背。佛菩薩他們的念頭叫正念,正念是念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念整體。我們今天起心動念為自己、為小團體,而且是非利害往往因為自私自利這個錯誤觀念,就沒有能力辨別。所以我們學佛,說實在的話,基本的東西沒有學到,沒有落實。我們將佛法精髓歸納這十句,常常記在心裡,跟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用這個標準來對照、來修正。我們對人對事對物有沒有用真誠心?如果用的是真誠心,這個心就是道心,菩提心之體。至誠是菩提心之體,深心是菩提心的自受用,大悲心是菩提心的他受用。哪是深心?清淨、平等、正覺是深心。所以這十個字就是菩提心。我們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時時刻刻用這十個字來對比,相應不相應?不相應的就是輪迴心,相應的是大菩提心。
節選自淨空法師講解的『太上感應篇』第127集
淨空法師:「見和同解」是建立在清淨、平等心的基礎上
【訕謗聖賢。侵凌道德。】
這兩句八個字,我們要很重視它,決定不能夠大意疏忽,這是我們自己立身修行成敗的關鍵。我們大家都知道,眼前這個世間災難非常嚴重,在佛法裡面說,再大的災難都是屬於花報,果報在來世,果報比花報一定更為嚴重。災難怎麼發生的?清涼大師在《華嚴經》註疏裡面,引經據典,多次的給我們說明,「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仔細觀察世人,反省自己,我們的想法看法不善,諸佛菩薩對我們苦口婆心的教誨,我們也聽得耳熟了,可是就是做不到。佛陀教誨裡面,最重要的是個基本的概念,這是吉凶禍福的根源,也是凡聖迷悟的根源,佛說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我們是一體的,我們有沒有這個認知?「六和敬」裡面「見和同解」,就建立在這一個基礎上。所以佛菩薩展現給我們看的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特別注重同體,體是什麼?體是性體,同一個真如本性。所以經論上才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佛就是指一切眾生,包括有情、無情,《華嚴經》上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真誠心、慈悲心、愛心遍虛空法界,這是大乘教裡面的基本概念。清淨是決定不染,平等是決定沒有分別,「見和同解」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今天所有一切的錯誤,與這個基本的理念偏差了,甚至於是顛倒了;顛倒是完全相違背。佛菩薩他們的念頭叫正念,正念是念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念整體。我們今天起心動念為自己、為小團體,而且是非利害往往因為自私自利這個錯誤觀念,就沒有能力辨別。所以我們學佛,說實在的話,基本的東西沒有學到,沒有落實。我們將佛法精髓歸納這十句,常常記在心裡,跟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用這個標準來對照、來修正。我們對人對事對物有沒有用真誠心?如果用的是真誠心,這個心就是道心,菩提心之體。至誠是菩提心之體,深心是菩提心的自受用,大悲心是菩提心的他受用。哪是深心?清淨、平等、正覺是深心。所以這十個字就是菩提心。我們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時時刻刻用這十個字來對比,相應不相應?不相應的就是輪迴心,相應的是大菩提心。
節選自淨空法師講解的『太上感應篇』第127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