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從前李老師教給我們,教導學生在學生什麼時候?二十歲以下的可以教訓他。二十歲到四十歲不能教訓,要顧全人家的面子,只用暗示,不可以明說。四十歲以上的,他有過失都不能說了。古人處世待人的心態,四十歲以上定型了,暗示尚且不可,怎麼能說?超過四十歲怎麼辦?讀書,只有在讀書裡面,印光大師教給我們這三本書,好!《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天天讀,讀的時候對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對照自己的言語造作,好的要保持,明天還要這樣作法,錯誤的趕緊改,四十歲以上只有這個辦法。所以對於四十歲以上的人,犯過失還有批評,這個人也是無知,沒念過書,念過書的人不會說。 所以我們想想,從前弘一大師在南普陀教學,學生有過失,弘一大師一句話不說,這一天不吃飯。學生看到老師今天沒吃飯,大概我們自己犯了過失,自己去反省,去改過、懺悔,老師明天吃飯了。不知道改過,不知道懺悔,老師明天還不吃飯,後天也不吃飯,念佛往生了。不肯說你,說了有什麼用處?說了又不能改。李炳南老居士看到學生有過失,年歲小的教教,講經當中暗示,四十歲以上的人,決定不說。我跟他的時候還算不錯,我跟他的時候是三十二歲,蒙他特別愛護,他還肯說。說了我們就能改,他還可以再說;說了不能改,他下次再不說了。所以各地的同學,頭腦一定要清楚,絕對不是跟在我身邊的都是聖賢人,沒有這個話。李炳南老居士跟在他身邊的都不能成就,一定要聽其言而觀其行,辨別這個人賢與不肖,千萬不要誤會,常常跟在法師身邊的這個人一定就了不起,這是你們的錯覺。我今天不得已把話說清楚、說明白,千萬不能產生錯覺,為什麼?誤了你們自己的前程。這不是我一個,自古以來,要看他是不是真正肯學、真正好學。我們常常圍在李老師身邊二、三十個人,這裡面也有行邪道的,也有不如法的。黃念祖老居士曾經告訴我,他也有幾位同學在佛教界裡也負盛名,修學不如法,走上邪道,走到名聞利養裡面去了,名字我就不必說了。他所說的這些人都不在了,都已經過世,黃老居士自己也往生了。
從前李老師教給我們,教導學生在學生什麼時候?二十歲以下的可以教訓他。二十歲到四十歲不能教訓,要顧全人家的面子,只用暗示,不可以明說。四十歲以上的,他有過失都不能說了。古人處世待人的心態,四十歲以上定型了,暗示尚且不可,怎麼能說?超過四十歲怎麼辦?讀書,只有在讀書裡面,印光大師教給我們這三本書,好!《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天天讀,讀的時候對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對照自己的言語造作,好的要保持,明天還要這樣作法,錯誤的趕緊改,四十歲以上只有這個辦法。所以對於四十歲以上的人,犯過失還有批評,這個人也是無知,沒念過書,念過書的人不會說。 所以我們想想,從前弘一大師在南普陀教學,學生有過失,弘一大師一句話不說,這一天不吃飯。學生看到老師今天沒吃飯,大概我們自己犯了過失,自己去反省,去改過、懺悔,老師明天吃飯了。不知道改過,不知道懺悔,老師明天還不吃飯,後天也不吃飯,念佛往生了。不肯說你,說了有什麼用處?說了又不能改。李炳南老居士看到學生有過失,年歲小的教教,講經當中暗示,四十歲以上的人,決定不說。我跟他的時候還算不錯,我跟他的時候是三十二歲,蒙他特別愛護,他還肯說。說了我們就能改,他還可以再說;說了不能改,他下次再不說了。所以各地的同學,頭腦一定要清楚,絕對不是跟在我身邊的都是聖賢人,沒有這個話。李炳南老居士跟在他身邊的都不能成就,一定要聽其言而觀其行,辨別這個人賢與不肖,千萬不要誤會,常常跟在法師身邊的這個人一定就了不起,這是你們的錯覺。我今天不得已把話說清楚、說明白,千萬不能產生錯覺,為什麼?誤了你們自己的前程。這不是我一個,自古以來,要看他是不是真正肯學、真正好學。我們常常圍在李老師身邊二、三十個人,這裡面也有行邪道的,也有不如法的。黃念祖老居士曾經告訴我,他也有幾位同學在佛教界裡也負盛名,修學不如法,走上邪道,走到名聞利養裡面去了,名字我就不必說了。他所說的這些人都不在了,都已經過世,黃老居士自己也往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