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老法師開示:善、惡都在自己一念之間
誰是善知識?自己是善知識,這個要懂。我們自己的思想、言行、舉止,如果能隨順佛教,你就是社會大眾的善知識,你在那裡弘法利生,你在那個地方宣揚佛法,不必說,做出來給人看。如果我們自己思想言行與佛經教誨完全相違背,我們就是「訕謗聖賢」。人家一聽說你是佛教徒,佛教徒起心動念還造惡業,還是搞自私自利,還是搞貪瞋痴慢,心量窄小,不能容人,這個人讓社會大眾輕視佛教。為什麼輕視?是你自己毀謗聖賢,叫別人來輕視佛教。所以自己造這個惡業,你們想想這個惡業,你細細想想,不得了!這個罪業就是五逆十惡。果報,經上所說的一點都不錯。我們學佛的同修,受人家的侮辱,受人家的毀謗,受人家的陷害,表現心平氣和,絕對沒有一絲毫的惡念,這社會大眾一看,這個佛教徒了不起,這個人有修養,讚歎佛教。因為你一個人的表現,就令許許多多人對於佛陀教誨生起信心,你的無量功德。所以善知識是誰?善知識是我們自己。
我們隨順佛陀的教誨,就是善知識;違背佛陀教誨,就是惡知識。隨順佛陀教誨,前途一片光明,將來生佛淨土;違背佛陀教誨,往後苦難無邊,果報在阿鼻地獄。所以諸位一定要明瞭,極善的果報跟極惡的果報,都在自己一念之間。我們一念為什麼要造惡?為什麼不心起善念?佛法殊勝,其他所有一切宗教沒有一個不殊勝的,只是教化對象不同而已。所以我們讀佛經,我們初學,初學一定要一門深入,要長時間的薰陶,奠定自己的根基。在佛法裡面講,根基是戒定慧。什麼是戒學?隨順佛陀的教誨就是持戒。佛在經上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老老實實怎麼做,決定不可以隨順自己意思,隨順自己意思,沒有不造作罪業的,這個要知道。不但佛祖是這樣教導我們,基督教裡面,他們的經典,他們神父、牧師也是這樣教導他們的信徒。那要問佛教跟其他宗教差別在哪裡?我們可以說,其他宗教修學沒有離開四相;換句話說,沒有離開分別執著。佛教跟它們的差別,是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不同在這裡。那我們要問一問,我們有沒有離分別執著?如果沒有離分別執著,我們跟他們完全一樣。他們能夠隨順上帝的意思,隨順《新舊約》裡的教誨;我們學佛讀佛經,還隨順自己的妄想習氣,我們不如他們,這個一定要懂。沒有離開分別執著,決定離不開欲界,離不開六道。人家確確實實升天堂,我們所作所為是墮地獄,這是說真話、說老實話。
節選自淨空法師講解的『太上感應篇』第126集
老法師開示:善、惡都在自己一念之間
誰是善知識?自己是善知識,這個要懂。我們自己的思想、言行、舉止,如果能隨順佛教,你就是社會大眾的善知識,你在那裡弘法利生,你在那個地方宣揚佛法,不必說,做出來給人看。如果我們自己思想言行與佛經教誨完全相違背,我們就是「訕謗聖賢」。人家一聽說你是佛教徒,佛教徒起心動念還造惡業,還是搞自私自利,還是搞貪瞋痴慢,心量窄小,不能容人,這個人讓社會大眾輕視佛教。為什麼輕視?是你自己毀謗聖賢,叫別人來輕視佛教。所以自己造這個惡業,你們想想這個惡業,你細細想想,不得了!這個罪業就是五逆十惡。果報,經上所說的一點都不錯。我們學佛的同修,受人家的侮辱,受人家的毀謗,受人家的陷害,表現心平氣和,絕對沒有一絲毫的惡念,這社會大眾一看,這個佛教徒了不起,這個人有修養,讚歎佛教。因為你一個人的表現,就令許許多多人對於佛陀教誨生起信心,你的無量功德。所以善知識是誰?善知識是我們自己。
我們隨順佛陀的教誨,就是善知識;違背佛陀教誨,就是惡知識。隨順佛陀教誨,前途一片光明,將來生佛淨土;違背佛陀教誨,往後苦難無邊,果報在阿鼻地獄。所以諸位一定要明瞭,極善的果報跟極惡的果報,都在自己一念之間。我們一念為什麼要造惡?為什麼不心起善念?佛法殊勝,其他所有一切宗教沒有一個不殊勝的,只是教化對象不同而已。所以我們讀佛經,我們初學,初學一定要一門深入,要長時間的薰陶,奠定自己的根基。在佛法裡面講,根基是戒定慧。什麼是戒學?隨順佛陀的教誨就是持戒。佛在經上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老老實實怎麼做,決定不可以隨順自己意思,隨順自己意思,沒有不造作罪業的,這個要知道。不但佛祖是這樣教導我們,基督教裡面,他們的經典,他們神父、牧師也是這樣教導他們的信徒。那要問佛教跟其他宗教差別在哪裡?我們可以說,其他宗教修學沒有離開四相;換句話說,沒有離開分別執著。佛教跟它們的差別,是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不同在這裡。那我們要問一問,我們有沒有離分別執著?如果沒有離分別執著,我們跟他們完全一樣。他們能夠隨順上帝的意思,隨順《新舊約》裡的教誨;我們學佛讀佛經,還隨順自己的妄想習氣,我們不如他們,這個一定要懂。沒有離開分別執著,決定離不開欲界,離不開六道。人家確確實實升天堂,我們所作所為是墮地獄,這是說真話、說老實話。
節選自淨空法師講解的『太上感應篇』第126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