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雙修

淨空法師:「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Listen Later

佛法教人從初發心一直到如來地,修學的總綱領、總原則,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宗門六祖惠能大師就在這一句開悟的,這一句經文跟末後佛說的「離一切相,修一切善」是一個意思。「應無所住」就是離一切相,「而生其心」就是修一切善,可以說後面這兩句就是前面兩句的註解。諸佛菩薩跟一切凡夫不同的地方,凡夫是著相修善,所以果報有限,絕對不出你所著的。九法界這都叫眾生,九界眾生分別執著有廣狹淺深不同,執著很狹隘的,執著很深固,這個福報就很小很小,修再大的善,所得的福都很小。為什麼?你的分別執著就畫了個圈圈在那裡,不會超過這個圈圈。九法界愈往上面去,分別執著的念頭愈淡,所以他的心量也就大,他所修的善得福也大,完全與心量成正比例。如來果地上,妄想分別執著捨得乾乾淨淨,所以一絲毫的善,他得的福都是盡虛空遍法界,圓滿的。佛這樣教導我們,這些是事實真相,我們為什麼不肯學?還是斤斤計較,念念不肯放下。不但名利放下,愛欲放下,嗜好放下,我們常聽佛家講,「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放下不是沒事了,放下之後要為一切眾生服務,修一切善,利益一切眾生。利益還講究饒益,用現在的話來說,最大的利益,最圓滿的利益,最究竟的利益,才叫饒益。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廣大眾生,為一切眾生,絕對沒有為自己的念頭;為自己,自己還沒有放下,這是佛與眾生不同的地方。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福慧雙修By 老實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