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淨空法師:『太上感應篇』講記之【認恩推過。】
【認恩推過。】
這個就是一般講的「冒功」。好事不是自己做的,自己要把它冒認,別人做的好事據為己有,自己有過失推給別人,嫁禍於人,這一類的事情我們也常常見。德行的修養,一定要從童年開始,讓他養成一個習慣,能夠辨別邪正是非。我們中國古老的教育,從童子就開始,所以這個社會能夠長治久安,這個民族能夠綿延幾千年而不會被消滅,不會被淘汰,原因就在此地。可是今天我們這個民族遭遇到空前的危機,危機不是列強欺負我們,這個不在乎,危機是我們把祖宗的教誨疏忽了、捨棄了,這個才是真正的危機,這個危機會導致亡國滅種。亡國不怕,還會復興,滅種就可怕了。所以夫子教學第一個是德行,有道理!
我們再看看古今中外,所有宗教教育,都是把德行擺在第一。儒跟佛的教學非常圓滿,我們不能不知道。這個世間古今中外聖賢的教學,我們也要細心觀察,也要彼此了解,要真正做到知己知彼,你對於自己的文化,才真正產生了信心、愛心,樂意依教奉行,樂意將它發揚光大,利益一切眾生,佛家常講:「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對他輕視,原因就是了解得太少了。這個也難怪,你沒有學過,沒有人教導你,沒有人給你講,自私自利這個意念,永遠不能夠放下。如何修學,成就自己的德行、學問,也沒有人教過你,現在要找到一個善知識教導你,幾乎已經不可能了。李老師從前教我們,說得非常坦白,真正學習的年齡是二十歲以前。那我們要問一問,現在二十歲的這種青少年,誰肯聽從善知識的教導?這個年齡是血氣方剛,很不容易接受善導。人到四十歲的時候,習染已經成了習慣,很不容易改過了。縱然遇到善知識,我們知道古今中外的善知識,自己都非常謙虛。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五十三參,你看每一個善知識,自己謙虛,尊重別人。他們有智慧,有德行,有修養,有見識,看到你這個人可教,幫幫你的忙;不能教,那就惠能大師所說的,「合掌令歡喜」。各人造各人的業因,各人受各人的果報,諸佛菩薩有耐心,等你在業報受盡了的時候,你回過頭來,佛再來教你,所以這個期間往往是經過多少大劫了。
這一生之中給你種個善因,阿賴耶識裡給你種一個種子,這是佛菩薩對得起眾生了。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見到阿彌陀佛的形像,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古德告訴我們,這是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這一生縱然不能得度,久遠劫之後,必定還是這個種子起現行,能成就自己的道業。但是要等待多久,那就很難講了。如果在這一生要想得度,信願行必須要具足。可是我們仔細觀察,仔細反省檢點自己,信願行三方面具不具足?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佛的教誨相應不相應?念念相應,行行相應,這一生決定得度。偶爾相應,這一生就很難得度,但是得人天福報是肯定的。真正依教修行,《無量壽經》講得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菩提心沒發,一向專念做到了,你得天人恭敬,得人天福報,不能往生。往生,諸位要記住,一定要發菩提心,菩提心是真正覺悟,徹底覺悟;菩提心一發,《太上感應篇》裡面所講的這些過失都沒有了。
所以這個小冊子對我們來說,非常有用,我們常常讀誦,常常檢點,如果還犯這裡面的過失,自己立刻就要警覺到,我沒有發菩提心。我修淨土,沒有菩提心,你看看歷代祖師大德告訴我們的,不要說祖師大德了,四十八願裡就講得很清楚,你得天人恭敬,你不能往生。換句話說,你得人天福報,脫離六道輪迴、十法界,做不到!所以我們有沒有真正發菩提心,可以從《感應篇》裡面的善與惡,善能夠奉行,惡能夠改過,這樣的人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決定有分。如果斷惡修善,又能離一切相,念念不離清淨心,這個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在實報莊嚴土。所以經上講,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你們想想看這個話什麼意思?細細想來,娑婆世界修行比極樂世界還殊勝,問題就是你會不會。你要會,比極樂世界殊勝;不會,那就遠遠不如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有進無退,進步得非常緩慢;娑婆世界是大進大退,會的人大幅度的進步,不會的人是大幅度的退轉,這是大進大退,極樂世界是有進無退,但是很緩慢。我們明白這些道理,知道事實真相,要會!利用這個短短的機緣,要大幅度的精進。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節選自淨空法師『太上感應篇』講記之138集
淨空法師:『太上感應篇』講記之【認恩推過。】
【認恩推過。】
這個就是一般講的「冒功」。好事不是自己做的,自己要把它冒認,別人做的好事據為己有,自己有過失推給別人,嫁禍於人,這一類的事情我們也常常見。德行的修養,一定要從童年開始,讓他養成一個習慣,能夠辨別邪正是非。我們中國古老的教育,從童子就開始,所以這個社會能夠長治久安,這個民族能夠綿延幾千年而不會被消滅,不會被淘汰,原因就在此地。可是今天我們這個民族遭遇到空前的危機,危機不是列強欺負我們,這個不在乎,危機是我們把祖宗的教誨疏忽了、捨棄了,這個才是真正的危機,這個危機會導致亡國滅種。亡國不怕,還會復興,滅種就可怕了。所以夫子教學第一個是德行,有道理!
我們再看看古今中外,所有宗教教育,都是把德行擺在第一。儒跟佛的教學非常圓滿,我們不能不知道。這個世間古今中外聖賢的教學,我們也要細心觀察,也要彼此了解,要真正做到知己知彼,你對於自己的文化,才真正產生了信心、愛心,樂意依教奉行,樂意將它發揚光大,利益一切眾生,佛家常講:「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對他輕視,原因就是了解得太少了。這個也難怪,你沒有學過,沒有人教導你,沒有人給你講,自私自利這個意念,永遠不能夠放下。如何修學,成就自己的德行、學問,也沒有人教過你,現在要找到一個善知識教導你,幾乎已經不可能了。李老師從前教我們,說得非常坦白,真正學習的年齡是二十歲以前。那我們要問一問,現在二十歲的這種青少年,誰肯聽從善知識的教導?這個年齡是血氣方剛,很不容易接受善導。人到四十歲的時候,習染已經成了習慣,很不容易改過了。縱然遇到善知識,我們知道古今中外的善知識,自己都非常謙虛。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五十三參,你看每一個善知識,自己謙虛,尊重別人。他們有智慧,有德行,有修養,有見識,看到你這個人可教,幫幫你的忙;不能教,那就惠能大師所說的,「合掌令歡喜」。各人造各人的業因,各人受各人的果報,諸佛菩薩有耐心,等你在業報受盡了的時候,你回過頭來,佛再來教你,所以這個期間往往是經過多少大劫了。
這一生之中給你種個善因,阿賴耶識裡給你種一個種子,這是佛菩薩對得起眾生了。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見到阿彌陀佛的形像,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古德告訴我們,這是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這一生縱然不能得度,久遠劫之後,必定還是這個種子起現行,能成就自己的道業。但是要等待多久,那就很難講了。如果在這一生要想得度,信願行必須要具足。可是我們仔細觀察,仔細反省檢點自己,信願行三方面具不具足?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佛的教誨相應不相應?念念相應,行行相應,這一生決定得度。偶爾相應,這一生就很難得度,但是得人天福報是肯定的。真正依教修行,《無量壽經》講得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菩提心沒發,一向專念做到了,你得天人恭敬,得人天福報,不能往生。往生,諸位要記住,一定要發菩提心,菩提心是真正覺悟,徹底覺悟;菩提心一發,《太上感應篇》裡面所講的這些過失都沒有了。
所以這個小冊子對我們來說,非常有用,我們常常讀誦,常常檢點,如果還犯這裡面的過失,自己立刻就要警覺到,我沒有發菩提心。我修淨土,沒有菩提心,你看看歷代祖師大德告訴我們的,不要說祖師大德了,四十八願裡就講得很清楚,你得天人恭敬,你不能往生。換句話說,你得人天福報,脫離六道輪迴、十法界,做不到!所以我們有沒有真正發菩提心,可以從《感應篇》裡面的善與惡,善能夠奉行,惡能夠改過,這樣的人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決定有分。如果斷惡修善,又能離一切相,念念不離清淨心,這個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在實報莊嚴土。所以經上講,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你們想想看這個話什麼意思?細細想來,娑婆世界修行比極樂世界還殊勝,問題就是你會不會。你要會,比極樂世界殊勝;不會,那就遠遠不如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有進無退,進步得非常緩慢;娑婆世界是大進大退,會的人大幅度的進步,不會的人是大幅度的退轉,這是大進大退,極樂世界是有進無退,但是很緩慢。我們明白這些道理,知道事實真相,要會!利用這個短短的機緣,要大幅度的精進。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節選自淨空法師『太上感應篇』講記之138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