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淨空法師:聽老婆的話,和父母對著幹?
我們看這兩段。先看看《彙編》裡面的註解,「妻妾之語,甘而易入;父母之訓,正而難從。妻妾之語,未有不與父母之訓相反者,世人所以孝衰於妻子也。夫父母閱歷既多,見事必當,愛子又切,為謀必周,豈有年少女子,而所見反勝於老成練達之人乎,事理亦然,不但為勸孝說法也」。這個話在今天的社會,一般講是敏感問題。尤其是在現前的社會,這大家都曉得的,學佛的同修女眾超過男眾,成就亦復如是。所以我們要曉得,《感應篇》寫成的年代,這是在古時候。我們也曉得,遠古時代也有賢妻良母,這個與古德所說的有沒有違背?我們要明瞭,社會大眾是一個非常複雜,現在複雜,過去也複雜,我們讀到這些敏感的詞句,一定要用智慧去衡量,我們要把這個意思廣泛的引申。凡是自己親愛的這些人物,多半容易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就是非、利害、得失往往就疏忽了。所以應當怎麼學法?佛菩薩教導我們,古聖先賢教導我們,愈是親近的人,常常接近的人,愈要有理智,愈要冷靜,在言語行為當中,我們才能真正得到如理如法的辨別,親疏要等同的看待。
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是屬於修養上的問題。父母沒有不愛兒女的,古時候的教育,無論是家庭,無論是社會,古時候沒有學校,多半是私塾,教導的都不外乎倫理道德。即使在娛樂方面,我們看看古時候這些戲劇,古老的崑曲,到以後演變的京劇,乃至於地方戲曲,諸位仔細去觀察,它的內容不外乎「忠孝節義」,為大眾宣揚善因善果,惡因惡報。在那個時候教育不普及,但是這種教學用娛樂的方式來表達,對於世道人心產生很大的作用。所以中國過去這些戲劇、舞蹈、音樂,都是教學的手段,它不是在娛樂,跟現前這個社會完全不相同。所以老年人沒有不關心底下一代的,不僅是自己的兒孫,對於整個社會所有年輕人都能關懷,總希望下一代比我們這一代有進步,比我們這一代更幸福,這是絕大多數的人都有這種心態,都有這個理念。但今天不一樣了,今天社會這種理念,可以說是非常非常淡薄,我們所感觸到的是自私自利,只有自己沒有別人,甚至於只有今天沒有明天。所以你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思想,多麼可怕的行為。
可是在一個讀書明理的人看到了,我們如何來處這個時代?如何來幫助這個時代?那就不能不明理,不能不明法度。法度有善、有不善,如何能夠勸導社會大眾轉惡為善,轉迷為悟,這個是要高度的智慧,在行持上要高度的藝術,我們不能不認真努力。今天做父母的理念,教學不見得是正法,鼓勵兒女升官發財,謀取一家的利益,這些觀念都有問題。今天有幾家做父母的人,勸勉兒女犧牲自己,服務社會,已經是不多見了。古人懂得捨己為人,所以我們今天這個『違父母訓』,應當是把它說成違聖人訓,違佛菩薩、祖師大德的訓誨,我們以這個為標準。在佛法裡面最低的標準是五戒十善,如果說得周全一點,淨業三福就非常之好。所以親近人常常在耳邊甜言蜜語,我們要想想,他所說的、所做的與佛菩薩的教誨相不相應;如果不相應,就不能接受。所以要互相勸勉學佛,皈依佛法,這就正確了。
選自淨空法師『太上感應篇講記』之第160集
淨空法師:聽老婆的話,和父母對著幹?
我們看這兩段。先看看《彙編》裡面的註解,「妻妾之語,甘而易入;父母之訓,正而難從。妻妾之語,未有不與父母之訓相反者,世人所以孝衰於妻子也。夫父母閱歷既多,見事必當,愛子又切,為謀必周,豈有年少女子,而所見反勝於老成練達之人乎,事理亦然,不但為勸孝說法也」。這個話在今天的社會,一般講是敏感問題。尤其是在現前的社會,這大家都曉得的,學佛的同修女眾超過男眾,成就亦復如是。所以我們要曉得,《感應篇》寫成的年代,這是在古時候。我們也曉得,遠古時代也有賢妻良母,這個與古德所說的有沒有違背?我們要明瞭,社會大眾是一個非常複雜,現在複雜,過去也複雜,我們讀到這些敏感的詞句,一定要用智慧去衡量,我們要把這個意思廣泛的引申。凡是自己親愛的這些人物,多半容易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就是非、利害、得失往往就疏忽了。所以應當怎麼學法?佛菩薩教導我們,古聖先賢教導我們,愈是親近的人,常常接近的人,愈要有理智,愈要冷靜,在言語行為當中,我們才能真正得到如理如法的辨別,親疏要等同的看待。
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是屬於修養上的問題。父母沒有不愛兒女的,古時候的教育,無論是家庭,無論是社會,古時候沒有學校,多半是私塾,教導的都不外乎倫理道德。即使在娛樂方面,我們看看古時候這些戲劇,古老的崑曲,到以後演變的京劇,乃至於地方戲曲,諸位仔細去觀察,它的內容不外乎「忠孝節義」,為大眾宣揚善因善果,惡因惡報。在那個時候教育不普及,但是這種教學用娛樂的方式來表達,對於世道人心產生很大的作用。所以中國過去這些戲劇、舞蹈、音樂,都是教學的手段,它不是在娛樂,跟現前這個社會完全不相同。所以老年人沒有不關心底下一代的,不僅是自己的兒孫,對於整個社會所有年輕人都能關懷,總希望下一代比我們這一代有進步,比我們這一代更幸福,這是絕大多數的人都有這種心態,都有這個理念。但今天不一樣了,今天社會這種理念,可以說是非常非常淡薄,我們所感觸到的是自私自利,只有自己沒有別人,甚至於只有今天沒有明天。所以你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思想,多麼可怕的行為。
可是在一個讀書明理的人看到了,我們如何來處這個時代?如何來幫助這個時代?那就不能不明理,不能不明法度。法度有善、有不善,如何能夠勸導社會大眾轉惡為善,轉迷為悟,這個是要高度的智慧,在行持上要高度的藝術,我們不能不認真努力。今天做父母的理念,教學不見得是正法,鼓勵兒女升官發財,謀取一家的利益,這些觀念都有問題。今天有幾家做父母的人,勸勉兒女犧牲自己,服務社會,已經是不多見了。古人懂得捨己為人,所以我們今天這個『違父母訓』,應當是把它說成違聖人訓,違佛菩薩、祖師大德的訓誨,我們以這個為標準。在佛法裡面最低的標準是五戒十善,如果說得周全一點,淨業三福就非常之好。所以親近人常常在耳邊甜言蜜語,我們要想想,他所說的、所做的與佛菩薩的教誨相不相應;如果不相應,就不能接受。所以要互相勸勉學佛,皈依佛法,這就正確了。
選自淨空法師『太上感應篇講記』之第160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