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雙修

淨空法師:為什麼要克服慾望、降低慾望甚至斷除慾望呢?


Listen Later

淨空法師:為什麼要克服慾望、降低慾望甚至斷除慾望呢?

儒家教學目的希望大家做聖人、做賢人、做君子。教人達到這個目標的原則,要從「格物致知」下手。格物裡面特別講究要「克己」,克己是克服自己的習氣,你不能克服它,你格物就沒有功夫。格物實在講就是克制欲望,人都有欲望,欲望不是好事情,把一切享受的欲望要克服、要降低。儒家不講出三界,所以它沒有說斷除欲望,它沒有這說法,它說要克服、要降低+。欲望愈降低,在我們佛法裡講得很明白、很清楚,你在欲界天愈往上升,欲界六層天愈往上欲望愈少,來生享天福。欲望愈濃、愈執著,果報是往下墮落,不是往上升。

  佛法教人要作佛、要超越三界、要超越十法界,所以佛教人要斷,不是克服,一定要斷。心理上不能有絲毫的欲望,要捨得乾乾淨淨,曉得這個東西就是六道輪迴的根本,你能夠捨棄就是捨棄六道輪迴。捨棄六道輪迴,再到六道輪迴來,那是菩薩度眾生,不是到輪迴來受罪,不是來受報,乘願再來。種種示現是為了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而做出的種種形象,當然不一樣;那是來唱戲、來表演,是來教化眾生、來啟發眾生。佛說這些甚深的義趣,我們要能體會。

儒家教學目的希望大家做聖人、做賢人、做君子。教人達到這個目標的原則,要從「格物致知」下手。格物裡面特別講究要「克己」,克己是克服自己的習氣,你不能克服它,你格物就沒有功夫。格物實在講就是克制欲望,人都有欲望,欲望不是好事情,把一切享受的欲望要克服、要降低。儒家不講出三界,所以它沒有說斷除欲望,它沒有這說法,它說要克服、要降低+。欲望愈降低,在我們佛法裡講得很明白、很清楚,你在欲界天愈往上升,欲界六層天愈往上欲望愈少,來生享天福。欲望愈濃、愈執著,果報是往下墮落,不是往上升。

  佛法教人要作佛、要超越三界、要超越十法界,所以佛教人要斷,不是克服,一定要斷。心理上不能有絲毫的欲望,要捨得乾乾淨淨,曉得這個東西就是六道輪迴的根本,你能夠捨棄就是捨棄六道輪迴。捨棄六道輪迴,再到六道輪迴來,那是菩薩度眾生,不是到輪迴來受罪,不是來受報,乘願再來。種種示現是為了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而做出的種種形象,當然不一樣;那是來唱戲、來表演,是來教化眾生、來啟發眾生。佛說這些甚深的義趣,我們要能體會。

節選自九八年早餐開示—懺悔-反省  (共一集)  1998/6/1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3-0615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福慧雙修By 老實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