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雙修

淨空法師: 心安住在哪裡, 將來就會產生相應的後果, 非常可怕!


Listen Later

福報享盡之後,又要隨業流轉!

  「住」是在那裡不動,這叫住;常常移動,這是「在」。佛法裡面講住,「住」是什麼?心安住。你住的宮殿樓閣,佛在此地說宮殿樓閣是慈悲,心安住在慈悲,心安住在正覺,這個叫住,永遠不離開叫住。身常常在動,叫「在」,所以從事相上講叫「在」。佛這一次在哪裡?在「忉利天」,欲界第二層天。世間人知道有天,知道有天神,對於天神也很恭敬,稱他們為上帝,中國人稱他叫玉皇大帝,大概都是忉利天主。不知道天外還有天,他就不曉得。佛告訴我們娑婆世界有二十八層天,每一層裡面數量也是無量無邊,由下到上二十八層分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所謂欲界就是還有飲食男女之欲,這個沒有斷,但是愈往上面去他愈淡薄。到色界,這個欲沒有了,我們常講財、色、名、食、睡,色界天人統統沒有。色界天人不需要飲食、也不需要睡眠,永遠是清醒的;不需要飲食,禪悅為食,但是他還有色身,有色相。到無色界這是六道裡面最高級的凡夫,他連這個身體都不要了。佛法沒到中國來之前,中國古代出現了一位大智慧的人,老子。老子告訴人:「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我有最大的憂患是什麼?有這個身體,是個累贅、是個麻煩。他有這個覺悟,老子可能生到無色界天,因為他討厭這個身體,討厭這些色相。無色界天,色相沒有了。我們一般人常講靈界,大概就是稱無色界天,這個裡面是最自在了,連色相都沒有。這是大分,分作三界二十八層天,這是釋迦牟尼佛教化的一個範圍,有這麼大。

  

我們凡夫是業報身,一點都不自由,完全受業力的控制。說受業力的控制,大家不太好懂,我們換句話說,受命運的控制、受命運的支配,大家就好懂,所以說是「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你說這個多苦。命是什麼?命就是業,業報。過去造善業,我們這一生得的善報,過去造作惡業,我們這一生得的就是不善報,所以一生一切的受用,諺語裡頭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就是這個道理,真的是半點不由人。

  可是佛菩薩到這世間來,他也來投胎,他也示現死亡,他的生死自在,他不是業力,是願力。在這個世間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就過什麼樣的生活,想住多少年,他就住多少年,他生死自在。什麼時候想走,想到哪裡去,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來去自由,這個叫願力受身;他是願力,不是業力。我們要明白這些道理,然後才曉得我們應該怎樣學佛,如何把我們的業力轉變成願力,諸佛菩薩的本事就在這此地。他能轉我們也能轉,從哪裡轉起?要從心轉起,心轉了之後,身就轉;如果說從身轉,心不轉,沒用處,怎麼轉也轉不像,一定要從心轉。

  心就講「住」,那就不是「在」。《華嚴經》上菩薩有十住,那就是講住了,那是「心住」不是「身住」。菩薩住佛之住,這就對了。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住處有四種,這四種都是正確的。前面兩種還是在六道裡頭,沒出六道。所謂「天住」,就是你來生一定能夠生欲界天。欲界天有六層天,往後我們會簡單給諸位做個介紹。天住就是心安住在十善業道,布施、持戒,修十善業道,你來生決定生到天界,福報比我們人間大多了,享天福。第二種「梵住」,梵住是修禪定、修清淨心,一切的欲念淡薄,對於五欲六塵看得很淡,心裡面充滿了慈、悲、喜、捨。「慈」是與人之樂,給人快樂,幫助人快樂;「悲」是拔人之苦,眾生有苦,幫助他解決苦難;「喜」是看到別人得福,得到好處,決定沒有嫉妒心,生歡喜心;「捨」是萬緣能夠放得下。心常安住在慈悲喜捨,生色界天,這個「住」在三界裡面算是正當的。可是我們現在的人不一樣,現在的人心安住在哪裡?安住在貪、瞋、痴、慢,這個不得了!安住在貪、瞋、痴、慢,安住在殺、盜、淫、妄,果報在三途。所以他不是天住、不是梵住,是鬼住、地獄住、畜生住,他搞這個東西去了。我們對這些理跟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曉得心安在哪裡,將來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非常可怕。

  第三種「聖住」就是住在菩提心。聖者有小乘:聲聞、緣覺,菩薩。聲聞、緣覺、菩薩雖然不同,他有個共同點,就是心一定是住在三三昧,這是個共同點。第四「佛住」,住佛之所住,果然入這個境界,你就是十住菩薩位。真正學佛一定要安於佛住,佛住在哪裡?「大三空三昧」:空、無相、無願;無願也叫無作。如果落實在淨宗裡面,安住在「念佛三昧」,我們對於其他的境界深廣無際,我們很難體會,不如依照佛的教誨,我們把心安住在念佛三昧,這個比較容易學習。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實在是無比的希有殊勝。這是講「在」跟「住」這兩個字的意思。

  今天「佛在忉利天」,在忉利天做什麼?『為母說法』。要依照《增一阿含》裡面所說,這一次法會是帝釋天王,就是忉利天主他啟請的。忉利天主很聰明、很有智慧,他說過去一切諸佛,都曾經到忉利天為母親說法,報母親生育之恩,世尊成佛了,當然也不能例外。世尊受了忉利天主的啟請,到忉利天開這次法會。這個因緣很深,故事也很長,講故事就耽誤講經,所以我們把這個故事就省略掉,可是也不能不曉得。

  佛的母親摩耶夫人,實在說也是大權示現,都是佛菩薩再來的。每個人在因地上發願不一樣,她發願,願意生生世世做個女子的身分,要作佛的母親,她發這個願。所以他的兒子是佛,母親福報就大了,這都是表演一個樣子來給我們看。最大的福報,完全是依福能夠生到忉利天,夜摩天以上就不行。諸位你們看看佛門裡面講超度的佛事,梁皇懺非常殊勝。「梁皇」是梁武帝,梁武帝啟請寶誌公為他的夫人做超度的佛事,所以叫「梁皇懺」。他的妃子在世的時候,造作惡業墮在惡道。寶誌公是個得道的高僧,寶誌公是誰?觀世音菩薩化身來的,你看這還得了!觀世音菩薩親自主持這個法會,主持這個超度佛事,也只能把他的妃子超度到忉利天。諸位要曉得,諸佛如來超度也只能超度到忉利天,再往上去自己要有修行的功夫,沒有修行的功夫,不行。所以明白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在有生之年要認真修行,你不修行靠別人超度,再大本事的人也不過是到忉利天而已。如果超度佛事是個凡夫來主持,效果就很微弱,只能說做比不做好。有什麼效果?很難講。你在今天哪裡去找真正得道高僧、佛菩薩再來人。所以要懂得這個道理,然後我們自己才真正把時光掌握住,一寸光陰,一寸命光,要認真努力。

  作佛的母親這麼大的福報,也只是生到忉利天。忉利天以上需要定功、需要清淨心,清淨心成就真實功德。那個功德少、微薄,欲沒有斷,欲的念頭沒有斷,生欲界上面四層天,佛家講「未到定」,你修定不及格,但是有修。譬如四禪,第四禪,禪定的功夫要一百分,才能到第四禪;第三禪要九十分,二禪要八十分,初禪要七十分。你的功夫是六十分以下,所以色界沒分。可是你有,你禪定功夫可以有個六十分、五十分、四十分,你有這個功夫,不是零分。你完全沒有修,你專修福,修十善業道,修布施、持戒,沒有定功,沒有捨棄情欲念頭,你所生的是四王天跟忉利天。有一點定功,心地有一點清淨,才能生到夜摩、兜率、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天上一層比一層的福報大,一層比一層壽命長,真正是享福無盡。可是壽命再長,也有報盡的時候,也就是有享盡的時候;享盡之後,又要隨業流轉。因此生天不是究竟法,總不如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是無量壽,換句話說,永遠不生不死。不但欲界天不能比,色界天、無色界天都不能為比。所以一切諸佛讚歎阿彌陀佛、讚歎極樂世界,道理就在此地。


恭選自『地藏菩薩本願經』(第三集)1998/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2-0003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福慧雙修By 老實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