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雙修

淨空法師:學佛先要學做人,做人先要學做好人


Listen Later

諸位同學,大家好。上一次講到《感應篇》裡面所說的: 

  【自罪引他。壅塞方術。】 

  字字句句含義都非常的深廣。《彙編》註解裡面引用經典的話,以及古聖先賢的教誨很多,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因為時間的限制,不能夠一一為大家介紹。這部書是好書,印光大師鑑定的,我們應當常常讀誦。學佛先要學做人,做人先要學做好人,如果人都做不好,這個佛法決定是有名無實,天台大師所說的「名字位」中,這個意思就是說有名無實,得不到佛法真實的利益,所以一定先把人做好。印光大師不但是一代的祖師大德,傳說當中他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這個事情也可以相信。他為什麼用《感應篇》、《了凡四訓》、《安士全書》來教化一切大眾,而不用佛家的經典?這一樁事情我們要多想想,大師用意何在?我在二十多年前,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講經,住在中華佛教圖書館,這個小圖書館裡面收藏了不少印光大師弘化社所印的書籍,他印的書印得好,校對相當認真,錯字少,可以說是近代的善本書。我在其中發現的,就是他老人家這三種書印的數量最多,我概略的估計應當超過三百萬冊,其他的佛教經典的量都很少,跟這個相比幾乎十分之一都不到。於是我就想他老人家為什麼要這樣做?現在事實證明了,世間有很大的劫難。 

劫難是怎麼造成的?佛經上講得很清楚,講得很明白,《華嚴經》上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佛這兩句話,把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根源為我們說出來了,「心現識變」。誰的心?是我們自己的心。心是講真心,識是講妄心,是我們真心所現,妄心變化出來的,這是一句話把宇宙人生的根源給我們說出來了,一語道破。大乘經論上佛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句話跟《華嚴經》上講的兩句完全相同,「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是唯心所現,想就是唯識所變。換句話說,我們這些人,世界上這些眾生想的是什麼?我們生活環境隨著我們思想在變化。現在這個世間人,不再接受聖賢的教誨了。中國嚴格的說,從漢武帝開始一直到清朝末年,國家教學的政策,雖然在這兩千多年當中,有朝代的變更,可是教育政策始終沒變。不管是哪個朝代,元朝蒙古人入主中國,清朝滿州人入主中國,教育政策沒有改變,一脈相承。國家正規的教育都遵行孔孟,這是漢武帝定下來的,兩千年都遵守。社會教育採取佛家、道家,所以儒釋道在中國稱為三教,這是聖賢教育,所以國家這兩千年長治久安,有它的道理存在。民國建立之後,打倒孔家店,把佛跟道都看成迷信,於是傳統的教育政策被廢除了,迷信西方的物質文明,迷信西方的功利主義,我們自古以來講的道德仁義都不要了,造成今天國家的困境,社會動亂不安。印祖對於這個事情知道得很清楚、很明白,用儒家的方法來教學,現在政策不許可;佛道的教育雖然好,現在社會大眾很難接受,所以先教你做人,做好人。 

《了凡四訓》,這裡頭主要的宗旨,是教我們相信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種善因必定得善果。可是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大師提出了《感應篇》。《感應篇》不是從外國來的,佛經是從外國翻譯過來的,《感應篇》是中國人自己寫的,文字不多,只有一千三百多字,這裡面就是善惡的標準。如果認真的讀誦,每天依照這些教訓來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斷惡修善,先把人做好了。人做好了之後才能學佛,佛是好人做的。惡人明白之後能夠回頭,回頭是岸,這一回頭就是好人。諸佛菩薩是以這個為基礎,所以我們必須要懂得。《感應篇》、《了凡四訓》確確實實可以挽救現前的劫難。

節選自淨空法師講解的『太上感應篇』第124集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福慧雙修By 老實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