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雙修

淨空法師:有福有德,能除業障,能開智慧,得大吉祥!


Listen Later

只要自己認真依照佛陀教誨去做,不要去求他,不要去理他,自然護持!

【大吉祥光明雲。】
『吉祥』在中國古時候是一種通用請安、祝福之詞。什麼叫吉祥?古德說這是「義利」之詞,意思就是說我們應該得到的,都能夠圓滿的得到,這是吉祥。不應該得到的,你要得到了,那就是災禍,所以說那是不義。我們以財物來做比喻,不義之財在佛法裡面就是盜戒,你不應該得來的,無論用什麼樣的手段,你得到的話,罪過都很重。所以吉祥是應該得到的,你都能夠圓滿得到,這是義利,「義」是應該。
這一句就很明顯的說,這是義利之德。在佛法裡面大菩提、大涅槃是我們應該要得到的,自性裡面本具的智慧德能,是我們應該要得到的,如諸佛果地智慧、功德無二無別,我們懂得這個意思。即使是自己,我們以凡夫來論,我們的性德沒有開顯,在這個世間,不只是這一生,生生世世我們的福報可以說是都是修得的,不是稱性。見了性,你自性裡面智慧、福報才能現前,那個福報是真的,像泉水往外面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那是稱性的福報。沒有見性以前這個福報是修得的,修得的用得盡,這個地方我們舉一個比喻,大家好懂。性德,譬如你自己有家產、有家業,你家裡有金礦,礦裡面的儲藏非常豐富,你生生世世都用不盡。可是現在這個金礦被土石掩埋,沒有開採,你一分錢都沒有,吃飯要去打工,你賺一點錢過一天生活,家裡雖然是有億萬家財,你得不到受用。
我們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功德、財寶,就像金礦一樣,沒有開採,所以現在很苦要在外頭打零工,這個福報享得盡。而且一定要如理如法去打工,如果投機取巧、為非作歹,你就犯罪。犯罪不但你應該得到的得不到,反而受到法律上的懲罰,這個道理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在這個世間一定要明瞭,不是我們應該得到的,決定不能取。佛家這個盜戒,「盜」的意思就是不與取,無論用什麼樣的手段,你得到非分之財,是禍不是福,這一定要懂得。即使自己命裡面有的財富,我們也要覺悟,自己在一生當中的生活受用,實在講,很少。我們不要想到一生,想到一生很容易犯許許多多的過失。真正覺悟的人,他想什麼?一天,我今天一天的受用,絕對不會想明天,想明天你就有妄想、分別、執著,你就錯了,只想今天沒有明天。今天生活所需還有多餘的,都肯布施給別人,有福與一切眾生共享。你要問明天怎麼辦?明天會更多。怎麼會更多?他在種福,種福,福報永遠往外面增長,它不會消失。世間人我們看到,在全世界每一個地區都能夠看得到,有財富的人拼命在積蓄,拼命在增長自己的財富,對社會福利事業,看到貧苦的人一毛不拔。可是過不了幾年,他出了紕漏,家破人亡,他的財產統統都消耗掉,都散掉。這種現象古今中外比比皆是,稍微留心一點,現在這個世間愈來愈明顯。為什麼不把多餘的去修福?這個就是迷惑顛倒。我們說到吉祥一定要懂得這個意思。性德,我們暫且不論,在修德上知道自己怎樣修,怎樣修得大福利,這個經上要教給我們。下面第七是:
【大福德光明雲。】
加上『光明雲』三個字都是稱性的。『福德』是助道,就是菩薩行裡面從布施到禪定都是屬於助道。由於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的助緣,才能成就無漏的智慧。如果沒有前面五種,縱然有智慧,智慧是有漏的,有漏的智慧在佛法裡面稱為世智辯聰,不是般若智慧。佛為什麼特別著重在修福?我們受三皈的時候,「皈依佛,二足尊」,二就是福、慧這兩種;足是圓滿。成了佛,他的福德跟智慧這兩種都圓滿,在福德裡面沒有人能夠相比,所以稱之為最尊、最貴。由此可知,佛絕不反對人修福,而且鼓勵人修福,為什麼?修道是一樁相當不容易的事情,障道的因緣非常多,你修學、證道障礙很多;福德能夠保護正法,能夠真正護持你。我們講護法天龍鬼神來護你的法,他憑什麼護你的法?看到你有福、有德,你要沒有福德,不修福德,天天磕頭作揖,人家理都不理你,憑什麼來護你法!你肯修布施,人家佩服你、讚歎你;你肯持戒,人家尊敬你。所以我們要求得諸佛護念、龍天擁護,不是去天天給他磕頭、天天求他,巴結他、諂媚他,辦不到!只要自己認真依照佛陀教誨去做,不要去求他,不要去理他,自然護持。為什麼?他尊敬你,你在廣大的群眾當中與眾不同,別人造業,你修福,是這麼個道理,我們要明白。
形式上我們做出儀規,實實在在講是做給社會大眾看,用這種方式啟發大眾,讓這些迷惑顛倒的眾生覺悟、回頭,所以這些儀式做得莊嚴隆重,道理在此地。社會大眾沒有見到的,我們這個儀式做得莊嚴隆重,鬼神看見了。由此可知,所有一切形式是普度一切眾生而為,那個是外表;有表要有裡,裡是真修。內心清淨、平等、覺,表現在外面,六度萬行,成就真實廣大的福報。福報能除障,能幫助我們開智慧,世間諺語所謂「福至心靈」,這個人福報來了,他特別聰明。平常看他笨笨的,福報現前了,他忽然聰明,這話都有道理的。修定是開慧的主要原因,修福是助緣,幫助你開慧,所以要福慧雙修。
下面一句:
【大功德光明雲。】
『功德』跟福德有差別。福德就是我們平常講福報,福報可以與別人共享,功德就沒有法子。什麼是功德?「功」是你修學的功夫,修學有功夫,你必定有收穫;這個「德」跟得失的「得」一個意思,你一定有收穫。譬如持戒有功,戒修得很好,有功;禪定是得,因戒得定。戒修得再好,不能得定,功夫總是差一截。戒持得很好,為什麼不能得定?古德講得很好,自己修行得很好,用現在的話來講:值得驕傲,這就完了!你研究經典,研究得不錯,值得驕傲;講台上講經,講得不錯,值得驕傲,這一傲就完了,功德就沒有了。傲是什麼?煩惱,持戒持到最後煩惱現前。六祖惠能大師講得好,《壇經》上講:「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持戒要持到不見世間過,就得定,你持戒就變成功德。持戒得定,是功德;持戒不能得定,是福德。所以持戒是兩種,一個是功德,一個是福德。因戒得定。
修定也是如此,修定要開智慧了,這個定就變成功德,那就有功。修定而不能開智慧,這個定是世間禪定,修得再好,四禪八定。諸位要知道,四禪八定都沒有開智慧,出不了三界,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修行之人很容易起增上慢,就是現在世間人所講:值得驕傲,別人不如我,我比別人高一等。只要有這個念頭生了,你的功德完全沒有了。大功德能滅罪、能滅惡、能生善,功德是滅惡生善。如果修學,惡還增長,善不能生,這就完全錯誤了,這是我們不能不懂得。
佛家修行,綱領、原則著重在修觀,天台家講「三止三觀」,我們念佛也沒有離開修觀的原則。「觀」是什麼?觀念。修觀就是把我們過去種種錯誤的觀念修正過來,這叫修觀。在一般講修學有三個層次,宗門裡面常講。第一個是「觀照」,什麼叫觀照?常常提醒一個覺悟的觀念,時時刻刻提醒,這是觀照。觀照功夫得力了,在我們淨土宗來講就是「功夫成片」,有這樣的功夫決定得生淨土。為什麼?念念能夠不迷,念念提得起觀照,在我們淨土宗就是一句佛號,心地才動念,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心裡頭起了念頭。念頭不外乎善惡,順自己意思起了貪心,不合自己意思起了瞋恚,會動這個念頭,沒有違順的時候起無記,這都不好。所以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他警覺性很高,念頭一起:「阿彌陀佛」,就立刻轉到「阿彌陀佛」,這在宗門裡面講就是觀照的功夫。古德所謂是:「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沒有關係,要警覺得快,佛號立刻提起來,把念頭換過來,這是觀照的功夫。觀照功夫深的時候,自自然然這些妄想、念頭不起了,功夫真能控得住,不起了,這就是「事一心不亂」,在宗門叫「照住」,是得定,禪定現前了。
到最上層的功夫是「照見」,我們讀《心經》:「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照見,「見」是智慧開了,從定開慧了,在我們淨宗是「理一心不亂」,就照見了。「照見五蘊皆空」,五蘊皆空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見到宇宙之間一切法,真相是「無所有、不可得」。這兩句話是佛在《大般若經》裡面重複了幾百遍,所以你將六百卷《大般若》瀏覽一遍,其他的都記不得,都忘記了,這個印象太深太深了!只要你記得這六個字,六百卷《大般若》的精髓你就得到了。世尊說法確實有他巧妙之處,重點總會讓你記住。為什麼無所有、不可得?《金剛經》上說的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華嚴十定品》裡面講得更透徹,事實真相是什麼?剎那際,這個才是事實真相。「剎那際」就是不生不滅,如果你真的透徹、明白,契入這個境界,那就恭喜你,你了不起了。為什麼?你證得無生法忍的果位,無生法忍就是明瞭剎那際,一切法不生不滅,生滅同時。《楞嚴經》上講「當處出生,當處滅盡」,就是剎那際,所以是無所有,所以是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你以為有所有、以為有所得,這是妄想。十法界的眾生,不要說六道,都沒有離開妄想。可見得妄想這一關很難突破,突破妄想這一關,你就脫離十法界,你就入一真法界。所以功德必須要修,福德也要修。福德著重在事相上,功德著重在心地上。
恭選自『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四集)  1998/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2-0004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福慧雙修By 老實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