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淨空法師:增福添壽,佛教你兩個方法!There are two ways for more blessings and longevity
Speech by Master Chin Kung—— one of the world's most renowned Buddhist monk.
我們再細細思惟,這些經論我們讀得很多,說起來我們都很熟悉並不陌生,可是始終不能夠落實,原因在哪裡?原因在行之不力,說實在的話根本沒有想去實行,沒想去實行,不只是行之不力,根本就沒去做,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契入佛菩薩的境界。說個老實話,十大願王的真實義我們了解得不透徹,並不是真正明白,真正明白哪有不照做的道理!古聖先賢們用這種方法來培養性德。人如果能夠敬重父母,敬重師長,敬重長輩,從這個地方下手容易。可是在今天就難,今天的社會普遍的崇尚自尊,不會尊重別人,自大!所以傲慢的習氣不斷在增長,總是欺壓別人。這樣的心態是造極重的罪業,與性德完全相違背。不學佛已經就不堪,學佛還要這個做法,哪有不墮落的道理?所以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佛為什麼要這樣教我們,這種教學法不是他創造的,不是他設計的,完全是順應自然,完全是隨順性德。我們如果明白、了解,自然能夠歡歡喜喜依教奉行,認真去學習,在生活裡面學習,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學習。
末後一條「愛惜物命」,這一條實在上說勸導我們要惜福。自性裡面有無量的福德,我們在大經上看到,《華嚴》裡面講的毘盧遮那佛的依正莊嚴,往生經裡面講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依正莊嚴,那個福報不是修來的,稱性的。也就是說完全是自然的,那個自然生態一絲毫沒有破壞,無論是物質環境、人事環境,美好到極處,所以稱之為極樂世界。在這個環境裡面,佛菩薩為我們示現的還是愛惜物命。何況我們凡夫沒有見性,自性的福報一絲毫都享受不到。我們今天享的福報是什麼?從哪來的?是從修德來的。這好比你有福報,你有財富,你有億萬財產,但是都在銀行裡面,身上一分錢也沒有,走在街上想吃東西,挨餓,沒人給東西給你吃,怎麼辦?只好臨時打工,賺一點錢去吃一餐飯。這臨時打工賺一點錢吃飯,是修德;性德雖然有,這時拿不出來,凡夫就好比這種狀況。
我們修這麼一點福德,你要不愛惜,這個福很快就享完。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好,「祿盡人亡」,祿是什麼?福報。人壽命很長,你有八、九十歲的壽命,你那個八、九十歲的福報五、六十歲就享完了,不知道惜福,享完了,享完了雖有壽命也要死,福沒有了。由此可知,惜福重要,懂得惜福的人,壽命雖然到了,福沒享完,沒享完他不會死,他的壽命自然延長,為什麼?福沒享完,他還有餘福。所以我們常講添福添壽,添福有兩個方法,一個是自己會修福,一個是自己會惜福,又會修福、又會惜福,他的壽命當然就延長,這是一定的道理。儒、佛都教導我們要節儉。
愛惜物命,這個物命特別是指動物,這一句裡頭就含著不殺生,更進一步不食眾生肉,不吃眾生肉是惜福。吃眾生肉,不要以為這很平常,社會上大家都吃。佛經上講得很清楚,你吃牠八兩,將來要還牠半斤,不是說吃了就沒事,吃了很麻煩!你這一生吃了多少動物的肉,你要多少生才能還得盡。所以「人身難得而易失」,失掉人身再得人身不容易。就講個最簡單的,這一生吃了多少眾生肉,來生再變畜生,生生世世變畜生還債,統統還完了,這才能再得人身,你去想想,這個事情多麻煩!世間人不知道這個利害,佛菩薩知道,真正修行人知道,不跟眾生結冤仇,不跟任何人有債務上的糾紛,別人欠我的不要了,這個好。要怎麼樣?你還要去討債,你來生還要去跟他兩個碰頭;不要了,帳了了!欠別人的要趕快還,還得很痛快,我們菩提道上就沒有障礙,往生就走得瀟灑、走得自在,冤親債主不會來刁難,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你不知道惜福那怎麼行?惜福,點點滴滴都要愛惜,要養成習慣。
我第一次到加拿大溫哥華去講經,那邊的同修告訴我,說溫哥華有一位大護法供養宣化法師一棟大樓,當時那個樓是值一百萬,我去參觀過,美金一百萬。什麼原因供養的?在一桌吃飯,看到宣化法師用一張衛生紙,就是擦的衛生紙,用了八次,用一次疊起來,用了八次。他受了感動,供養一百萬,惜福的果報。宣化法師在美國許多大城市裡都有道場,福報大,福報從哪裡來的?惜福,他真的節儉,真的惜福。自己生活確實節儉,別人做不到,他們日中一食,不倒單,房間裡頭沒有床鋪,持戒很嚴,這些地方值得我們讚歎,值得我們學習。他講的那些神通,這個我們不讚歎他,但是在持戒、惜福這一方面,我們應當要向他學習。
恭選自太上感應篇 (第三十八集) 1999/6/2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2-0038
淨空法師:增福添壽,佛教你兩個方法!There are two ways for more blessings and longevity
Speech by Master Chin Kung—— one of the world's most renowned Buddhist monk.
我們再細細思惟,這些經論我們讀得很多,說起來我們都很熟悉並不陌生,可是始終不能夠落實,原因在哪裡?原因在行之不力,說實在的話根本沒有想去實行,沒想去實行,不只是行之不力,根本就沒去做,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契入佛菩薩的境界。說個老實話,十大願王的真實義我們了解得不透徹,並不是真正明白,真正明白哪有不照做的道理!古聖先賢們用這種方法來培養性德。人如果能夠敬重父母,敬重師長,敬重長輩,從這個地方下手容易。可是在今天就難,今天的社會普遍的崇尚自尊,不會尊重別人,自大!所以傲慢的習氣不斷在增長,總是欺壓別人。這樣的心態是造極重的罪業,與性德完全相違背。不學佛已經就不堪,學佛還要這個做法,哪有不墮落的道理?所以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佛為什麼要這樣教我們,這種教學法不是他創造的,不是他設計的,完全是順應自然,完全是隨順性德。我們如果明白、了解,自然能夠歡歡喜喜依教奉行,認真去學習,在生活裡面學習,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學習。
末後一條「愛惜物命」,這一條實在上說勸導我們要惜福。自性裡面有無量的福德,我們在大經上看到,《華嚴》裡面講的毘盧遮那佛的依正莊嚴,往生經裡面講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依正莊嚴,那個福報不是修來的,稱性的。也就是說完全是自然的,那個自然生態一絲毫沒有破壞,無論是物質環境、人事環境,美好到極處,所以稱之為極樂世界。在這個環境裡面,佛菩薩為我們示現的還是愛惜物命。何況我們凡夫沒有見性,自性的福報一絲毫都享受不到。我們今天享的福報是什麼?從哪來的?是從修德來的。這好比你有福報,你有財富,你有億萬財產,但是都在銀行裡面,身上一分錢也沒有,走在街上想吃東西,挨餓,沒人給東西給你吃,怎麼辦?只好臨時打工,賺一點錢去吃一餐飯。這臨時打工賺一點錢吃飯,是修德;性德雖然有,這時拿不出來,凡夫就好比這種狀況。
我們修這麼一點福德,你要不愛惜,這個福很快就享完。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好,「祿盡人亡」,祿是什麼?福報。人壽命很長,你有八、九十歲的壽命,你那個八、九十歲的福報五、六十歲就享完了,不知道惜福,享完了,享完了雖有壽命也要死,福沒有了。由此可知,惜福重要,懂得惜福的人,壽命雖然到了,福沒享完,沒享完他不會死,他的壽命自然延長,為什麼?福沒享完,他還有餘福。所以我們常講添福添壽,添福有兩個方法,一個是自己會修福,一個是自己會惜福,又會修福、又會惜福,他的壽命當然就延長,這是一定的道理。儒、佛都教導我們要節儉。
愛惜物命,這個物命特別是指動物,這一句裡頭就含著不殺生,更進一步不食眾生肉,不吃眾生肉是惜福。吃眾生肉,不要以為這很平常,社會上大家都吃。佛經上講得很清楚,你吃牠八兩,將來要還牠半斤,不是說吃了就沒事,吃了很麻煩!你這一生吃了多少動物的肉,你要多少生才能還得盡。所以「人身難得而易失」,失掉人身再得人身不容易。就講個最簡單的,這一生吃了多少眾生肉,來生再變畜生,生生世世變畜生還債,統統還完了,這才能再得人身,你去想想,這個事情多麻煩!世間人不知道這個利害,佛菩薩知道,真正修行人知道,不跟眾生結冤仇,不跟任何人有債務上的糾紛,別人欠我的不要了,這個好。要怎麼樣?你還要去討債,你來生還要去跟他兩個碰頭;不要了,帳了了!欠別人的要趕快還,還得很痛快,我們菩提道上就沒有障礙,往生就走得瀟灑、走得自在,冤親債主不會來刁難,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你不知道惜福那怎麼行?惜福,點點滴滴都要愛惜,要養成習慣。
我第一次到加拿大溫哥華去講經,那邊的同修告訴我,說溫哥華有一位大護法供養宣化法師一棟大樓,當時那個樓是值一百萬,我去參觀過,美金一百萬。什麼原因供養的?在一桌吃飯,看到宣化法師用一張衛生紙,就是擦的衛生紙,用了八次,用一次疊起來,用了八次。他受了感動,供養一百萬,惜福的果報。宣化法師在美國許多大城市裡都有道場,福報大,福報從哪裡來的?惜福,他真的節儉,真的惜福。自己生活確實節儉,別人做不到,他們日中一食,不倒單,房間裡頭沒有床鋪,持戒很嚴,這些地方值得我們讚歎,值得我們學習。他講的那些神通,這個我們不讚歎他,但是在持戒、惜福這一方面,我們應當要向他學習。
恭選自太上感應篇 (第三十八集) 1999/6/2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