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雙修

淨空法師:「知過、知善」都是覺悟,改過、行善是修行


Listen Later

【知過不改。知善不為。】

這兩句話,實實在在是世出世間修行的關鍵,問題就是『知』,「知」在佛法裡面講就是覺悟,佛法講開悟、覺悟。什麼是開悟?什麼是覺悟?「知過、知善」都是覺悟,改過、行善是修行,如果不覺悟,修行就難了,不知道從哪裡學起,所以知很不容易。世尊為我們說法四十九年,其目的就是教我們知,能夠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無非是幫助我們知。見性,那就全知了,就不必人教。沒有見性的凡夫,凡夫諸位在經上看到有內凡、有外凡,都稱作凡夫。內凡是六道以內的,在六道凡夫稱內凡,外凡是稱四聖法界的;換句話說,你沒有超越十法界都是凡夫。一真法界裡面才叫聖人,那是見性了。沒有明心見性都是凡夫,凡夫對於事實真相認識不清楚,所以佛菩薩慈悲教誨,幫助我們認識。

實在說,這幾句話在層次上講有淺深不同,最深的是辨別真妄,再下面一等,則是邪正、是非、善惡,最粗淺的是利害,這最淺近的,什麼對我們有利,什麼對我們有害,能辨別的人也不多。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言談舉止,犯這些過失對自己有害。什麼樣的言談舉止對我們有利,什麼樣對我們有害,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利是什麼?利是別人歡喜讚歎,用現在的話說,對我們有個好印象。別人對我們有好印象,我們做事就方便了,就會得到很多人幫助。害是什麼?人家對我們壞印象,給人壞印象,將來就是做好事也得不到人幫助,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障礙,這個道理要懂。所以知過、知善這個事情我們不能看輕,這是大事一樁。等覺菩薩還有過,還要知過,還要知善。他有什麼過?我們在經上讀到,他那一品生相無明沒破,他有過,他還要去求學求知,如何把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斷掉。到如來果地上才沒有過,過盡了,善圓滿了,所以等覺菩薩善還沒有圓滿,還有過沒有除掉。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虛心求學。《華嚴經》上,諸位看到文殊、普賢還是虛心在那裡求學,我們怎麼可以自以為學得不錯了、自以為到家了?表現在外面的態度,貢高我慢,這個錯了。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福慧雙修By 老實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