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

荆扬内争


Listen Later

公元397年,王恭(这时他又成为皇帝的舅父)从京口举兵, 以诛王国宝为借口;殷仲堪也在荆州举兵,与恭相应。东晋政府成立的北府兵,本来是为了拱卫首都、充实长江下游力量的,现在北府兵在王恭统率下反而联络荆州军来对抗中央,司马道子自然无法抵御,只得把王国宝、王绪等杀死,请求王恭退兵。
公元398年,王恭第二次举兵,荆州刺史殷仲堪、广州刺史桓玄(桓温子,时在荆州)等起兵响应,使南郡(治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区)相杨佺期率舟师为前锋,沿江东下。司马道子以子司马元显为征讨都督,统兵抵御。那时王恭以北府将领刘牢之为前锋,元显派人往说牢之倒向中央,答应事成后用牢之代恭任南兖州刺史,于是刘牢之倒戈袭击王恭,王恭兵败而死。殷仲堪、桓玄等闻恭被杀,仓皇退走,至寻阳(今江西九江市),共推桓玄为盟主。公元399年,桓玄又火并了殷仲堪、杨佺期,据有荆州上游,东晋以玄为都督荆江襄雍秦梁益宁八州军事、荆州江州刺史。桓氏世镇荆楚,故旧甚多,因此桓玄“树用腹心,兵马日盛” (《晋书·桓玄传》)。
元显自击破王恭以后,又用手段把扬州刺史的职位攘夺到手,同时他又总录尚书事,当时称“道子为东录,元显为西录” (《晋书·会稽王道子传》)。道子昏醉多病,“政无大小,一委元显”,由是“西府车骑填凑,东第门下可设雀罗”,中央大权实际操在元显一人手中。
元显考虑到荆州上游的威胁和北府兵的难以控制,想建立一支由自己来指挥的新军。因为当时兵源缺乏,于是下令强制征发东土诸郡(浙东)其本身或父祖本来是奴隶,而已获得放免公元397年,王恭(这时他又成为皇帝的舅父)从京口举兵, 以诛王国宝为借口;殷仲堪也在荆州举兵,与恭相应。东晋政府成立的北府兵,本来是为了拱卫首都、充实长江下游力量的,现在北府兵在王恭统率下反而联络荆州军来对抗中央,司马道子自然无法抵御,只得把王国宝、王绪等杀死,请求王恭退兵。
公元398年,王恭第二次举兵,荆州刺史殷仲堪、广州刺史桓玄(桓温子,时在荆州)等起兵响应,使南郡(治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区)相杨佺期率舟师为前锋,沿江东下。司马道子以子司马元显为征讨都督,统兵抵御。那时王恭以北府将领刘牢之为前锋,元显派人往说牢之倒向中央,答应事成后用牢之代恭任南兖州刺史,于是刘牢之倒戈袭击王恭,王恭兵败而死。殷仲堪、桓玄等闻恭被杀,仓皇退走,至寻阳(今江西九江市),共推桓玄为盟主。公元399年,桓玄又火并了殷仲堪、杨佺期,据有荆州上游,东晋以玄为都督荆江襄雍秦梁益宁八州军事、荆州江州刺史。桓氏世镇荆楚,故旧甚多,因此桓玄“树用腹心,兵马日盛” (《晋书·桓玄传》)。
元显自击破王恭以后,又用手段把扬州刺史的职位攘夺到手,同时他又总录尚书事,当时称“道子为东录,元显为西录” (《晋书·会稽王道子传》)。道子昏醉多病,“政无大小,一委元显”,由是“西府车骑填凑,东第门下可设雀罗”,中央大权实际操在元显一人手中。
元显考虑到荆州上游的威胁和北府兵的难以控制,想建立一支由自己来指挥的新军。因为当时兵源缺乏,于是下令强制征发东土诸郡(浙东)其本身或父祖本来是奴隶,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魏晋南北朝史By 妙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