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受訪者:李舒蓉/哈旗鼓文化藝術團團長、高雄師範大學客華雙語教育團隊計畫專員
💡受訪者與本集主題介紹:
李舒蓉是高雄客家人,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與文化碩士。舒蓉從小就參加大大小小的客家活動,可以說就是「客家」渡大(tu tai,華語:帶大)的,以前曾經從事華語教學工作的她,最後選擇回到自身的認同課題與生命關懷,從事客家研究,並擔任高雄師範大學客華雙語教育團隊計畫專員,希望能培育與陪伴老師們建立在客華雙語教學上的專業知能與實作經驗。本集由她分享自身為何會決定要走入客家研究及對客華雙語教育的觀察。
👂本集節目重點:
➢自身的客家認同源自於哪些元素,為何會決定要走入客家研究,探討客家文化、語言與認同?
➢何謂「客華雙語教育」,如何決定不同語言使用的頻率、時機跟背後設定的目標為何?
➢雙/多語的環境下,現在的客家實踐有哪些展現的方式?
➢AI對客語的影響?有沒有什麼是政策應該努力的方向?
學兜仔客家話 & 延伸思考
「無共樣世代个客家認同有麼个差別?客語語言活力、客語認同有仰般个變化?」
By 彭桓恩, 黃脩閔, Rti受訪者:李舒蓉/哈旗鼓文化藝術團團長、高雄師範大學客華雙語教育團隊計畫專員
💡受訪者與本集主題介紹:
李舒蓉是高雄客家人,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與文化碩士。舒蓉從小就參加大大小小的客家活動,可以說就是「客家」渡大(tu tai,華語:帶大)的,以前曾經從事華語教學工作的她,最後選擇回到自身的認同課題與生命關懷,從事客家研究,並擔任高雄師範大學客華雙語教育團隊計畫專員,希望能培育與陪伴老師們建立在客華雙語教學上的專業知能與實作經驗。本集由她分享自身為何會決定要走入客家研究及對客華雙語教育的觀察。
👂本集節目重點:
➢自身的客家認同源自於哪些元素,為何會決定要走入客家研究,探討客家文化、語言與認同?
➢何謂「客華雙語教育」,如何決定不同語言使用的頻率、時機跟背後設定的目標為何?
➢雙/多語的環境下,現在的客家實踐有哪些展現的方式?
➢AI對客語的影響?有沒有什麼是政策應該努力的方向?
學兜仔客家話 & 延伸思考
「無共樣世代个客家認同有麼个差別?客語語言活力、客語認同有仰般个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