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科技與生活 Tech & Life【節目每周更新】“洞見科技與生活的大碰撞”,我們透過廣播訪問世畀華人資深科技專家和領導者,分享實踐應用和探索的體會,用通俗的語言將科技的知識傳播給聽眾,所涉及話題包含環境保育、醫療衛生、太空探索、製造創新、科普教育等等。... more
FAQs about 科技与生活 Tech & Life:How many episodes does 科技与生活 Tech & Life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38 episodes available.
October 29, 2017148. “閱後即焚”研究科學家Dr.施筱琳:畅谈数据科学(下)畅談數據科學(Data Science)今天由於綱路發達,大數據成了趨勢。以前電話問卷調查方式不能應付當前需求。數據來源再也不限制於一問一答的方式收集。而是散佈在整個綱路。不但是傳統的數字,文字還有非傳統性的語音,影像可是說是無處不是。怎麼收集,怎麼分析,怎麽譲決策單位可以一目了然,儼然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我們就來聼聼專家的看法。今天的嘉賓是数据科學家施筱琳博士。 施博士利用大量數據經過科學的分析對互联网公司營運和産品起了決定性的影響與作用。施博士一路從密西根大學計算機博士,史坦福大學博士後硏究,后在多家美国顶级互联网公司任職,一生與數據及計算機為伍。由她來談數據科學可以說是最恰當不過了。我個人收益良多,想信您聴過也會有同樣的感覺。我們從這一期起將我們的節目分成兩段來做,是回應我們許多聼眾要求,以便收聼。上半段說明數據科學的應用,下半段說明數據科學的技術背景,並分享施博士的心路歷程,將她的經驗分享給大家。這次節目還有一個亮點,就是首屈一指的加州大學洛山機分校鼎鼎大名的楊陽教授加入我們行列,成為主持人團體之一。楊教授是世界知名的材料物理學家,從事太陽能電板研究多年,發表許多超過六十個專利和近300篇的専業論文。在去年(2016)著名的位於紐約曼哈頓時代廣場的Thomson Reuter (湯森路透)選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19位科學家,楊教授就是其中之一。楊教授除了專業的成就,對社區的服務有卓越的貢獻。楊教授得獎無數包括了有五十五年歷史的中華科工協會特殊成就獎。對華人來言是個殊榮,得奬人士包括了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朱棣文,趙小蘭等着名的科學家。...more30minPlay
October 29, 2017148. “閱後即焚”研究科學家施筱琳博士:畅谈数据科学(上)畅談數據科學(Data Science)今天由於綱路發達,大數據成了趨勢。以前電話問卷調查方式不能應付當前需求。數據來源再也不限制於一問一答的方式收集。而是散佈在整個綱路。不但是傳統的數字,文字還有非傳統性的語音,影像可是說是無處不是。怎麼收集,怎麼分析,怎麽譲決策單位可以一目了然,儼然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我們就來聼聼專家的看法。今天的嘉賓是数据科學家施筱琳博士。 施博士利用大量數據經過科學的分析對互联网公司營運和産品起了決定性的影響與作用。施博士一路從密西根大學計算機博士,史坦福大學博士後硏究,后在多家美国顶级互联网公司任職,一生與數據及計算機為伍。由她來談數據科學可以說是最恰當不過了。我個人收益良多,想信您聴過也會有同樣的感覺。我們從這一期起將我們的節目分成兩段來做,是回應我們許多聼眾要求,以便收聼。上半段說明數據科學的應用,下半段說明數據科學的技術背景,並分享施博士的心路歷程,將她的經驗分享給大家。這次節目還有一個亮點,就是首屈一指的加州大學洛山機分校鼎鼎大名的楊陽教授加入我們行列,成為主持人團體之一。楊教授是世界知名的材料物理學家,從事太陽能電板研究多年,發表許多超過六十個專利和近300篇的専業論文。在去年(2016)著名的位於紐約曼哈頓時代廣場的Thomson Reuter (湯森路透)選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19位科學家,楊教授就是其中之一。楊教授除了專業的成就,對社區的服務有卓越的貢獻。楊教授得獎無數包括了有五十五年歷史的中華科工協會特殊成就獎。對華人來言是個殊榮,得奬人士包括了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朱棣文,趙小蘭等着名的科學家。...more31minPlay
October 22, 2017147. UCLA天文物理系缪建伟教授:原子长什么样?原子長相為何?您看過原子長什麼樣子嗎?原子的大小在30到300 pico米,也就是30到300 微微米。當然不是您的眼睛可以直接看到的。目前的技術是用x光,但也祇能看到平均的平面位置。如今我們今天嘉實繆建偉博士卻能夠用特殊的算法能將原子三維的圖像展現在我們面前。這是一個超級的發明。 從此我們可以看到各種材料的原子排列, 而對材料的特性完全可以監控對, 也就是對產品的品質可以完全掌控。 繆博士的這項發明就有如加俐略(Galileo) 當年發明了望遠鏡。我們從此可以看到以前看不見的。詳情請看網站 (http://www.physics.ucla.edu/research/imaging/index.html)。不可錯過。繆博士現任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和天文(Physics and Astronomy)系教授。...more1h 2minPlay
October 16, 2017【引力波重磅】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的电磁对映体 【往期回顾】听NASA专家讲懂引力波北京时间2017年10月16日22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室女座引力波天文台(Virgo)于2017年8月17日首次发现双中子星并合引力波事件,国际引力波电磁对应体观测联盟发现该引力波事件的电磁对应体。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一个世纪前预言的引力波,是其广义相对论的部分内容,然而直到2015年,科学家才首度侦测到引力波。引力波是微弱的时空「涟漪」,很难观测到。 自从2015年9月14日LIGO首先发现双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事件以来,已经探测到4例引力波事件,包括这次宣布的LIGO和Virgo联合探测的双中子星并合引力波事件。引力波究竟是什么,背后的物理学知识和人类的探测始如何?那我们再次回顾往期节目,和美国宇航局NASA大咖科学家一起透彻听懂引力波。...more59minPlay
October 15, 2017146. 美国Illumina 資深經理莊涵宇: 深入解説基因解码DNA今天的嘉宾是供職在DNA檢測摯牛耳的Illumina 資深經理莊涵宇博士。莊博士將通过非常通俗的語言语将DNA,基因,遺傳,人類基因解码計劃做一個深入的解説。她同时告诉我們如何將DNA和現代科技结合可以非常容易来解讀。莊博士也会將未来的走向和我们做一個説明, 包括了如何將此技术推廣建立了精準医学的基楚。不可錯過。播出時間為洛山机時間星期六下午三時到四時。請點撃 www.usachineseradio.com 收聼。同時您也可以從希瑪拉雅的纲站收聼所有过去的節目。http://www.ximalaya.com/65089281/album/5915629. 請轉告您的朋友及家人共同分享個可個貴的資訊。下面是我們近期的節目表:9月9日: 加州大学洛杉矶生物工程系主任李松博士�談生物工程和医学結合的學科9月23日:美国康乃爾大學医學院癌症中心病理實实验室主任杜怡潔博士说明病理之重要及近期发展是对將來癌症�移,病情控制和治愈有绝对性的影响9月30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曾憲榮博士和擁有双重學位的朱亞珍医生暢談精準医学最進步的癌症治療方向和成就。讓人感觉癌不再是一个绝症了。10月7日:専訪美国南加州大学聖地牙哥分校生医工程泰斗钱煦院士来和我们对生医工程结合所發出的火花做一介绍。錢院士目前擁有美国四大院士頭銜。由他来介绍可是最恰当不过的了。10月14日(今日):我們專訪美國DNA檢測最權威的公司Illumina資深経理莊涵宇博士說明DNA測試帶來對人體醫學的震撼由其是醫療個人化和精準病情判斷將會有大幅度的上昇。...more1hPlay
October 08, 2017145. 【特访】和世界級院士錢煦暢談跨領域的生物、工程、醫學與人生今天的嘉宾是美国生物醫學泰斗錢煦院士。在這個短短的一小時錢院士將分享現在生物丶醫學丶工程三方面的跨領域的硏究結果。同時也分享大師成功的心路歷程和他對科技和歷史丶人文和社會的看法。錢院士目前仼職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生物醫學工程硏究院,擔任院長一職。錢院士並且是台灣中央硏究院院士,美國生物醫學協會主席及中國科學院外藉院士。在2006年銭教授榮獲美國文理學院院士,集全美四大院:科學院,工程院,醫學院,文理科科學院,四大院士於一身。目前全世界僅有6名科學家有此殊榮。2011年10月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由美國Obama總統親自頒獎。並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台灣大學等 六所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美國總統奥巴馬在2015年國會國情咨文上提出精準醫學的覌念,第二年即推動了精準醫學的計劃。本節目在近幾週推出下列系列專訪希望能夠對這個接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物連網,三維打印機,病理和DNA的研究成果加上醫療和藥物使用進步的精準醫學能對症下藥的觀念做一個深入的介紹與暸解。這個對人類生活有極大影響的科技由錢院士做個綜合的介紹那是最恰當不過了。下面是我們近期的節目表:9月9日: 加州大学洛杉矶生物工程系主任李松博士�談生物工程和医学結合的學科9月23日:美国康乃爾大學医學院癌症中心病理實实验室主任杜怡潔博士说明病理之重要及近期发展是对將來癌症�移,病情控制和治愈有绝对性的影响9月30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曾憲榮博士和擁有双重學位的朱亞珍医生暢談精準医学最進步的癌症治療方向和成就。讓人感觉癌不再是一个绝症了。10月7日(今日):専訪美国南加州大学聖地牙哥分校生医工程泰斗钱煦院士来和我们对生医工程结合所發出的火花做一介绍。錢院士目前擁有美国四大院士頭銜。由他来介绍可是最恰当不过的了。10月14日:我們專訪美國DNA檢測最權威的公司Illumina資深経理莊涵宇博士說明DNA測試帶來對人體醫學的震撼由其是醫療個人化和精準病情判斷將會有大幅度的上昇。...more1h 3minPlay
October 01, 2017144. UCLA曾憲榮教授和朱亞珍醫師:精準医学最進步的癌症治療方向和成就精準醫學系列之三:精準医学最進步的癌症治療方向和成就今天的嘉宾是美国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曾憲榮教授和朱亞珍醫師。朱醫師和曾博士將由癌癌的診斷治療和追踪為例對精準醫學做了一個細詳的說明。在我們人類對談癌变色之際起了一線無窮的希望。由其在癌症的診斷方面,朱醫師和曾教授提供了不用開刀,不用針刺而由血液或是將來人體淋巴液的測量即可的想法, 減少了病人非常多的痛苦。而且可以增加對病情追踪時間縮短許多。可是人類的福音。這些都是指日可待。真的非常精彩。机会難得。美國總統奥巴馬在2015年國會國情咨文上提出精準醫學的覌念,第二年即推動了精準醫學的計劃。本節目在近幾週推出下列系列專訪希望能夠對這個接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物連網,三維打印機,病理和DNA的研究成果加上醫療和藥物使用進步的精準醫學能對症下藥是指日可待。9月9日: 加州大学洛杉矶生物工程系主任李松博士�談生物工程和医学結合的學科9月23日:美国康乃爾大學医學院癌症中心病理實实验室主任杜怡潔博士说明病理之重要及近期发展是对將來癌症�移,病情控制和治愈有绝对性的影响9月30日(今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曾憲榮博士和擁有双重學位的朱亞珍医生暢談精準医学最進步的癌症治療方向和成就。讓人感觉癌不再是一个绝症了。10月7日:専訪美国南加州大学聖地牙哥分校生医工程泰斗钱煦院士来和我们对生医工程结合所發出的火花做一介绍。錢院士目前擁有美国四大院士頭銜。由他来介绍可是最恰当不过的了。10月14日:我們專訪美國DNA檢測最權威的公司Illumina資深経理莊涵宇博士說明DNA測試帶來對人體醫學的震撼由其是醫療個人化和精準病情判斷將會有大幅度的上昇。再度感謝憲榮教授和朱亞珍醫師的參与,給我們這麼好的介紹。不可錯過。...more1h 2minPlay
September 24, 2017143. Cornell医学院杜怡潔:精準醫學的大功臣-病理實驗室簡介今天的嘉宾是美国康乃爾大學医學院癌症中心病理實实验室主任杜怡潔博士说明病理之重要及近期发展是对將來癌症转移,病情控制和治愈有绝对性的影响 。美國總統奥巴馬在2015年國會國情咨文上提出精準醫學的覌念,第二年即推動了精準醫學的計劃。本節目在近幾週推出下列系列專訪希望能夠對這個接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物連網,三維打印機,病理和DNA的研究成果加上醫療和藥物使用進步的精準醫學能對症下藥是指日可待。9月9日: 加州大学洛杉矶生物工程系主任李松博士畅談生物工程和医学結合的學科9月23日(今天): 美国康乃爾大學医學院癌症中心病理實实验室主任杜怡潔博士说明病理之重要及近期发展是对將來癌症转移,病情控制和治愈有绝对性的影响 9月30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曾憲榮博士和拥有双重學位的朱亞珍医生暢談精準医学最進步的癌症治療方向和成就。讓人感觉癌不再是一个绝症了。10月7日:専訪美国南加州大学聖地牙哥分校生医工程泰斗钱煦院士来和我们对生医工程结合所發出的火花做一介绍。錢院士目前擁有美国四大院士頭銜。由他来介绍可是最恰当不过的了。...more1h 2minPlay
September 15, 2017142. 卡西尼号起草人之一葉永烜院士:卡西尼太空船最後之旅卡西尼太空船於星期五, 九月十五日清晨早上三點三十一分(洛杉磯時間)開始最後進入土星大氣層將堕落土星體內對土星的最後探測。您可以在的電視看到轉播 本節目特訪卡西尼當初提案人之一,葉永烜博士到節目來和我們分享卡西尼的提案経過,並詳細說明了對土星探測的經過和其科學的收穫。葉永烜博士現為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澳門科技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我們非常感謝葉博由台灣到美國洛山機加州理工大學見證卡西尼偉大的最後之旅百忙中抽空上我們節目和聽衆做了非常精彩的第一手資訊的分享。希望您能在觀看卡西尼在土星下降之時也能收聽到對這個近二十年來最偉大的太陽系探測任務的介紹與說明。希望大家不要錯過。葉永烜博士卡西尼太空船土星计划路线...more59minPlay
September 02, 2017140. 高通工程副总裁范明熙:移动通讯简介神课“通信原理”听不懂没关系,大师讲下来其实就能听懂了。今天的主题是移動通訉,嘉賓是美国 Qualcomm(高通) 工程副總裁范明熙博士。范博士在高通多年成就非凡。今天范博士將告訴我們移動通訊的㻺史包括了最早期的大哥大所用的類比(analogy) 型電話,所謂的1G, 2G, 3G,到現在的4G, 可以傳輸大量的數據 , 圖片和數據加上語音。讓手機变成了我們日常不可缺的身邊物主要是通訉系統的改進。范博士又將5G的特性做一個祥細的說明。5G的到達將會是革命性的譲物聯網, 遠端醫療等技術能夠實現。范博士並分享了他一路工作來的心路歷程和聼眾們分享。...more1h 2minPlay
FAQs about 科技与生活 Tech & Life:How many episodes does 科技与生活 Tech & Life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38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