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

《刻意》第一讲(3)导引、丹道这一套


Listen Late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导引、丹道这一套

下边的就更好玩了。“吹呴(xǔ)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还有一类人,就跟中国道家的养生之术有关联了。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练气功、练丹道的人,就是要“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坐禅的人首先要调身,第二步就要调息。怎样料理自己的呼吸?中国道教、道家非常重视呼吸。在佛教密宗里,练九接佛风、宝瓶气,也是在呼吸上大做文章。我们这儿有没有人修过宝瓶气、拙火定的?这个修成了不得了,冬天在高原雪山上都可以只穿一件单衣。我在成都时,王治平老先生有几个徒弟跟我关系不错,是贡嘎活佛的传人,能修宝瓶气、拙火定。

当然,修宝瓶气、拙火定也不容易,首先要屏息,屏住呼吸,先是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五分钟、十分钟,屏息达到了极限,然后才换气。弄不好会把自己活活憋死。最近的一个报道,说西方有这么一个玩法,玩一种性高潮,就是窒息性的性高潮,结果把自己憋死在屋里了。后来有人发现他几天没有出来,强行打开门一看,他已经死在里面了。当然,修宝瓶气不会那样,是逐渐提升自己憋气的能力,达到一定高度以后,再慢慢换气。在那个情况下,会憋得一身的汗,衣服都打湿,热得要命。这是拿生命来抗衡啊,因为屏息到了一定程度,生命机能亢奋,它要保护自己,也是一个自我保护机制,它不断地提醒主人:要呼吸啦!一定要呼吸啦!你再憋就要弄死我们啦!你的身体进入应急反应,然后就会大汗淋漓。反复这样搞了以后,闭气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自己的机能就长期处于亢奋状态,到了冬天零下几度,也可以穿一件单衣而不觉得冷。因为他们的身体机能随时都处于那个亢奋的应急状态,所以就不会感觉到冷。若无好的老师指导,盲修瞎练,会出大问题的。

我看见有好几位都不继续练下去了,但他们还是用这个教徒弟。因为好玩嘛,也有效果。练这个的确能达到那个效果,有些人还愿意跟他学。但是他自己呢,实际上已经不再练了。

道家的气功也讲究“吹呴呼吸”,通小周天也好,通大周天也好,都有很细腻的一套修炼方法。比如龟息法,像乌龟一样地呼吸调息,但最后都是归结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这八个字上。这八个字,可以说丹道派所有的窍门都在里边了。

当然还有“熊经鸟申”。什么叫熊经鸟申?我们看那个熊,经常是伸直脖子,扬起脑袋,两爪两臂如同在做扩胸运动,或者上下挥舞,就像做提升运动、做瑜伽一样。鸟呢?你看它飞起来的时候,它的脖子是直直的,腿也是直直的,它的头颈和胸,整个身体和腿都是一条直线。如果它的腿垂下来,就是准备降落了。我们再看仙鹤引吭高歌的时候,也是把脖子伸直。乌龟在没有外部威胁的时候,自由自在的,它也会把脖子伸得长长的,把头向上仰起来晒太阳。这些养生方法,包括华佗发明的“五禽戏”,都归结于“熊经鸟申”这一类。玩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呢?“为寿而已矣”,不过是想延年益寿而已。

中国道家的这套养生系统,两千多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力很大,一般老百姓喜欢玩,士大夫也喜欢玩,在朝为官的包括皇上也喜欢玩。皇上玩这个,但是朝政忙,自己又懒,怎么办呢?既然内丹不好练,就搞外丹嘛,服金丹,以为能长生不老,但是吃金丹的没有一个有好结果。金丹是用铅和水银这些重金属炼出来的,这样弄出来的丹药,你想吃了有好日子过吗?还要加很多补药,都是壮阳之药,就是没有重金属,这些药吃多了也会伤身。为什么呢?这些都是纵欲之物,是春药之类的东西。这套东西从先秦两汉之时就有了。马王堆出土的文物里边,就有导引术的,还有路线图,道教里炼丹的还有姿态图。

这些都是“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因为传说彭祖活了八百岁,从尧舜时期一直活到成汤之后。成汤封彭祖于彭,就是现在的徐州,所以称为彭祖。“彭祖寿考”,大家都愿意学这个。长生不老多好啊,从秦始皇、汉武帝,一直到明朝的嘉靖皇帝,都喜欢玩这个。《金瓶梅》、《肉蒲团》里的那些哥们儿,也都喜欢玩这个。

庄子归纳的这几大类人,都是“刻意”。但很多人非常执著于这些,怎样才能打破这个僵局?我们本来是自由的,一旦玩上了这个,不管是玩哪一方面,就失去了本来的自由,就傻乎乎被那一方面牵着走了。所以,庄子在下边就有自己的发挥。

 

由仁义行,非行仁义

“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dàn)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大家看这一段,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很像佛教特别是禅宗的语言吧?

在佛教、在禅宗里,像庄子这样的语言很多。什么“不修而修”啊,“修即不修”啊,“无佛处成佛”啊,等等,禅宗里面有很多这样的语言。我们看《文殊般若经》,整篇基本上都是在讲这几句,只不过是用佛教语言讲的。《六祖坛经》里面是这样讲,黄檗大师《宛陵集》、《传心法要》里面也是这样讲。所以,我们读《庄子》,的确感到他的境界不同凡响。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By 万万读书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