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故事館

【老師上課沒教的事】EP35:哈日哈韓之前,其實哈美已經是生活:《 華美的跫音:1960年代美軍文化影響下的台中生活》(上)


Listen Later

說到台中的近代史,許多人比較容易想起、連結的都是和日本文化的連結,但其實美軍也曾經大大影響台中人的日常生活。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近期和作者 熊一蘋 合作出版《 #華美的跫音:1960年代美軍文化影響下的台中生活》,還原當時的時空背景,由歷史角度切入,擴及文化、生活、飲食、娛樂等;節目中,邀請作者熊一蘋、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共同分享,我們會聊聊~~

熊一蘋(熊),主攻台灣文學、也研究搖滾樂,出版作品也不少,但非台中人,《華美的跫音》一書希望由什麼角度來呈現台中歷史?

美國文化對台中(或台灣)的影響,其實在二戰之後「#美援」入台就已經有跡可循,但並不深入,一直到1950年韓戰爆發後,才越見明顯,這段歷史背景及美軍進入台灣的轉折,是什麼?

日治末期的台灣,比起過去在許多方面都大有進步,但原有的基礎建設在戰後多待重整,以台中而言,重整過程包含造成大規模人口移動,就是所謂的「陽明山計劃」,也成就在《華美的跫音》書中第一章節「清泉崗基地」,這段台中人口大搬移的過程與清泉崗基地的歷史,又有哪些故事?

說到清泉崗、英文縮寫「C.C.K」,成為美軍基地後,因為生活起居都在此,所以除了軍事設施,也有豐富生活機能、像是銀行、電台、高爾夫球場,就像是還原美國某個小鎮,其中「#CCK俱樂部」更是牽動台灣流行音樂發展,這個孕育台灣音樂人的俱樂部的故事是什麼?

美軍在台中市區主要的活動地區,大多在現在的 #台中市 #西區,不論是建築、路名標示等都有濃濃的美國味,為何特別集中在這一區發展?又尤其五權路沿線,酒吧、撞球間、各式娛樂場所林立,對於當時的台中人生活又有什麼影響?

那個年代,許多台灣人都仰賴美軍過活,不只是經濟,情感上也深受影響,許多「台美混血兒」因此產生,這些人多半是單親家庭、甚至父不詳,並沒有浪漫愛情故事,這些美援年代下混血兒的故事,其實不浪漫!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鐵道故事館By 寶島聯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