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关注豆神听听轻学堂【zgttclass】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学习内容。好课推荐:大语文课程体系创始人窦昕老师精讲41篇课内文言诗词,让孩子无惧一切文言文问题,高效提升语文成绩!点击链接:... more
FAQs about 乐死人的文学史|宋代篇:How many episodes does 乐死人的文学史|宋代篇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8 episodes available.
December 19, 2017《乐死人的文学史》08:立志变法大怪咖(下)今天接着给大家讲讲王安石的八卦故事,上期我们讲到了王安石这个伟大怪咖两个特点,第一个是淡泊名利,心胸开阔;第二个是执拗倔强,坚持原则。今天我们接着往下讲。在这里,额外给大家补充一些知识。王安石这半辈子干得最轰轰烈烈的事儿,就是1069年开始的“熙宁变法”,历史上又称“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变法前夕,王安石写下了这首《桂枝香·金陵怀古》,借陈朝灭亡的历史故事,来告诫如今的宋朝统治者,“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桂枝香·金陵怀古【宋】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还有变法之前的过年写下的那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元日》元日 【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家可千万别以为这是一首非常普通的写过年的诗歌。这里面的名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面意思是说,过年了,要换上新的桃符了。可是聪明的同学应该可以发现吧,这个新桃,深层意思指什么呢?对啦,这个新桃啊,指的就是新法。王安石过年后就要施展拳脚,开始变法啦!了就读书,听了就想读更多读书节目,请关注诸葛学堂微信公众号! ...more18minPlay
December 19, 2017《乐死人的文学史》07:立志变法大怪咖(上)上次说到唐宋八大家,大家知道其中官儿当得最大的是哪一位吗?当然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王安石啦!他官至宰相,并且组织了非常著名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又号临川先生,谥号“文”,被封为“荆国公”,后代人称王文公,王荆公。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水平在强人云集的北宋数一数二。他的诗词也非常出名,小学必背古诗里,王安石的诗歌就入选了四首,中学课本里也会学到王安石的词和文章。而最为举世瞩目的,是从1069年开始,他主持的思想超前的王安石变法,历史上称“熙宁变法”。有人称他为宋朝最难读懂的人物:身处丞相高位却不安现状,手握重权却常思变法,能力超群却举步维艰,富国强兵却遭人批判,他在正史中被骂为“贼臣”、“祸首”,他在民间故事中被比作猪狗,几百年里,为他喊冤的声音少之又少,可到了今天,却成为古代贤臣的代表,甚至连俄国的列宁都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这个形象矛盾、功过不清的人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政治上的事情,大家还不太好懂,今天我重点给大家讲讲他生活中的故事,正经也好,八卦也好,让大家能感受到一个有温度的北宋文坛怪咖。这是《游褒禅山记》的原文,下面摘录一小段,和大家共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了就读书,听了就想读 更多读书节目,请关注诸葛学堂微信公众号! ...more17minPlay
December 19, 2017《乐死人的文学史》06:文坛盟主万人师说到散文,最著名的莫过于唐宋八大家了。我们知道,唐朝和宋朝是两个文学非常发达的朝代,明朝读书人曾经评选过一个“唐宋八大家”,就是他们认为唐朝和宋朝八位写文章写得最好的人。其中唐朝有两位,分别是韩愈、柳宗元,剩下六位都是宋朝的作家,包括才华横溢的苏轼三父子、政坛明星王安石,以及王安石的老乡曾巩,但他们都得管剩下的一位叫“老师”。因为这个人慧眼识人,从万千文人中发现、推荐、提拔了他们,他们才能够名扬天下,取得荣誉和地位。给人当老师难,给名人当老师更难,给既有名又有才的人当老师更是难上加难,唐宋八大家一共八人,其中五个人都是同一个人的学生,这个人要有怎样强大的气场、怎样过硬的本领、怎样高尚的道德,才能让五个文章最牛的人心服口服、虚心求教呢?今天我们就要认识这位文学史上给最多名家当过老师的牛人——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先来说说他的字,永叔:古人的名与字意义匹配,欧阳修名修,“修”为“长”意,我们平时说的“修长”就是这个意思。“永”也为“长”意,“修”“永”相配,表绵延无绝之意。“叔”表排行,古人以伯、仲、叔、季为排行,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季是最小的。叔就是中间的。晏殊字同叔,和欧阳修一样。再来说说他的号:醉翁,出自于《醉翁亭记》中的名句“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古人好饮酒,文人尤爱饮酒。在这里我们要掌握这个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用来指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有时也指别有用心。)。六一:这可跟儿童节没有关系啊!欧阳修自称搜集古书和金石刻文一千卷、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其中安放着一个自得其乐的老头,正好六个一,故自号“六一”,表散淡自适之意。居士:在家信佛的人,古代士人多以居士为号:青莲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易安居士等,表明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身在家心“出家”,心居住的世界比身体居住的世界更大,在日常生活中修禅悟道。最后说说他的谥号:文忠,“文忠”被认为是仅次于“文正”的高级谥号,谥“文忠”的人也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比如宋朝的苏轼,明朝的张居正,清朝的李鸿章、林则徐等。欧阳修能得到这个谥号,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可想而知。了就读书,听了就想读更多读书节目,请关注诸葛学堂微信公众号! ...more19minPlay
December 19, 2017《乐死人的文学史》05:宰相词人婉约风说到神童,中国古代的神童还真是不少,7岁写出《咏鹅》的骆宾王,16岁写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白居易,那都是名声在外。而晏殊也是宋朝有名的神童,十四岁就赐同进士出身。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晏殊还有个朋友,更加神童,此人名叫蔡伯俙,4岁应童子科考试,赐进士出身!据说有一次,宋真宗曾亲自召见晏殊和蔡伯俙,并出题考他们的才学。蔡伯俙取胜心切,拿到试题后便奋笔疾书。而晏殊发现题目竟是自己十天前在家里练习过的,就老老实实地告诉了宋真宗,并要求另出难题来做。结果蔡伯俙抢先交卷,不过晏殊也因为自己的诚实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后来,两人同时留在宫中陪伴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读书,太子年幼,喜欢玩耍,不好好学习。晏殊就苦口婆心的劝导,惹得太子很讨厌他;而蔡伯俙则百般迎合太子,处处讨他欢心。皇宫的门槛很高,太子跨不过去,蔡伯俙就趴在地上,用脊背给他垫脚。一次,皇帝检查太子学业,让他作一篇文章来看,太子要求晏殊代写。晏殊认为这是弄虚作假,不肯答应,蔡伯俙就赶紧写了一篇,送给太子照抄。结果皇帝发现破绽追查下来,晏殊就如实禀告了。此后太子就更恨晏殊了,扬言即位后就杀掉他。而晏殊却神色不改地说:“即便杀头,我也要说真话!”后来太子即位,人们认为晏殊肯定要吃苦头了,而蔡伯俙则会当大官,可谁也没有料到仁宗皇帝竟然让晏殊做了宰相。蔡伯俙心中不服,去找仁宗理论。仁宗说:“你和晏殊都很有才华,但是他比你更正派。宰相肩负国家重任,应该由晏殊这样德才兼备的人来担任。”由此可见,要成就大的事业,有才华还不够,还要德才兼备才行。而在清平之世遇到圣明之主,也算是晏殊人生的一大幸事了!了就读书:听了就想读!更多读书节目,请关注诸葛学堂微信公众号! ...more19minPlay
December 19, 2017《乐死人的文学史》04:为人耿直不屈一身正气,哼!谥号是中国古代的帝王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平的行为给予的一个概括性称号,相当于“盖棺定论”。谥号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普通老百姓不能随意起谥号,最多只能起一个“私谥”,就是代表个人对死者加以评价,没有实际意义,比如陶渊明死后私谥“靖节”,这就是他的好友的私人评价;私谥和官谥的用字也有区别,官谥使用的字私谥不能僭用。谥号又分为美谥与恶谥,美谥用褒义的字眼,恶谥用贬义的字眼,这在皇帝的谥号里特别明显:文(宗)、武(宗)、仁(宗)、神(宗)、穆(宗)等是美谥,主要表现皇帝具有文治武功、仁心圣手、英明神武等特征;熹(宗)、炀(帝)、哀(帝)、桓(帝)、废(帝)、思(宗)等是恶谥,或者至少不带褒义,要么表示这个皇帝很荒淫逸乐,要么表示这个皇帝命运悲惨。朝廷赐给大臣或有地位的人的谥号一般是美谥,这些谥号基本每个朝代是固定的,即大概多大功劳、多高官爵的人死后能得到哪一级的谥号,极少出现越级追谥的情况。在这些谥号中,地位最高的是“文正”(唐朝以前称为“文贞”,因避宋仁宗赵祯讳改“正”字),特别是从宋朝开始,它成为对文人生前功勋的最高褒奖,皇帝不轻易给人,得到它的人除非建立盖世奇勋、得到天下仰慕,可谓凤毛麟角、备极哀荣。唐朝得到“文正”(“文贞”)谥号的只有四人,元朝四人,明朝四人,清朝八人,宋朝最多,但也只有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九人而已。“文忠”被认为是仅次于“文正”的高级谥号,谥“文忠”的人也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比如宋朝的欧阳修,明朝的张居正,清朝的李鸿章、林则徐等。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文学家,谥号“文正”!为什么范仲淹的历史地位如此之高?下面,让我们一起范仲淹!了就读书,听了就想读 更多读书节目,请关注诸葛学堂微信公众号! ...more18minPlay
December 19, 2017《乐死人的文学史》03:今宵醉酒杨柳岸当你与他人分离时是否会吟诵: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当你得不到重用时会不会高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当你想念远方的人时会不会读: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当你拒绝别人时会不会道出: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当你苦闷时会不会凭栏远望: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这些句子你是否觉得很熟悉,它们都同出于一人之笔,他就是柳永!北宋著名的词人,慢词的开创者。了就读书:听了就想读!更多读书节目,请关注诸葛学堂微信公众号! ...more19minPlay
December 19, 2017《乐死人的文学史》02:苦命帝王南唐造你们知道从夏商周一直到元明清,中国一共经历了多少个王朝,产生过多少个皇帝吗? 答案是:67个王朝,446位帝王!这还没包括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国君和历次农民起义政权的首领。陈胜、吴广、张角、李密、黄巢、李自成等表示:那你们觉得这四百多个皇帝中,对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四位应该是谁呢?经网上统计,得票最多的四个君王是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和康熙。其中,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和文字、修建了万里长城,有“开创”之功。汉武帝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独尊儒术”的思想基础、并驱逐匈奴开辟了丝绸之路,有“大统”之威。李世民倡导以农为本休养生息、并虚心纳谏任人为贤因而有了“贞观之治”和大唐盛世,有“鼎盛”之荣。康熙擒鳌拜削三藩南收台湾北拒沙俄西征蒙古、兴修水利鼓励垦荒薄赋轻税开创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黄金时代,有“绝唱”之叹。然而历史上还有一个皇帝,他虽然在江山社稷上没法跟上面的四个皇帝攀比,但是他的文笔却登峰造极,在所有的帝王中,他的词作的是最好的——乾隆你给我走开,在所有词人中,他的官做的是最大的——如果皇帝算官的话。那么,这个人是???了就读书,听了就想读 更多读书节目,请关注诸葛学堂微信公众号! ...more21minPlay
December 19, 2017《乐死人的文学史》01:宋朝那些事儿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字元朗,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始入宦途。后从征南唐,多有功绩。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北宋”。赵匡胤在位期间,致力于统一全国。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至其胞弟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复灭亡吴越、漳泉及北汉后,方才完成统一全国大业。赵匡胤于建隆二年(961年)及开宝二年(969年)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了就读书,听了就想读更多读书节目,请关注诸葛学堂微信公众号! ...more16minPlay
FAQs about 乐死人的文学史|宋代篇:How many episodes does 乐死人的文学史|宋代篇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8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