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咖啡协会数据,咖啡,而不是茶,正成为中国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摄入咖啡因的首选来源。在过去的四年间,中国咖啡消费量增长近两倍,咖啡进口量每年增长16%。目前,中国的咖啡产业市值达14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其中速溶咖啡占72%,现磨咖啡占18%。
据CBS报道,咖啡业巨头星巴克(Starbucks)、咖世家咖啡(Costa Coffee)为抢占中国市场,使出浑身解数。
中国是星巴克第二大市场,有分店3400家,而星巴克计划在2022年将这一数字翻番。星巴克这一风靡全球的咖啡品牌在中国下了很大的赌注,预期未来五年内在中国实现收益增长两倍。今年8月,星巴克就与阿里巴巴旗下的饿了么联合,力图用外卖服务扩展市场。今年秋天起外卖平台饿了么在北京和上海为消费者提供星巴克咖啡和小食外卖。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凯文•约翰逊说,在今年年底前,这一业务将覆盖到30个城市的2000家商铺。
而另一大咖啡连锁品牌咖世家已经在中国开了数百家新店。咖世家咖啡亚洲主管表示,消费者喜欢用咖啡品牌定位自己的身份。他说:“(消费者)出没于适合自身的咖啡店,是他们表达自己、介绍自己的方式……他们消费的产品、购买的食物和品尝的咖啡都有这种彰显身份功能。”
除了著名咖啡连锁品牌,小众咖啡店也颇受消费者欢迎。仅在上海一地,就有各色咖啡店6500家。
除了国际咖啡品牌,国内企业也看到了咖啡产业的巨大商机。
九月初,腾讯也宣布与北京初创企业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合作,大力拓展咖啡市场。这一合作将会拓展机器人送餐、人脸识别支付等新功能。
路透社对瑞幸咖啡及其创始人钱治亚曾做过采访报道,称其可能是星巴克的“最大噩梦”。瑞幸咖啡于今年1月创立,目前已经在中国13个城市开设了660家咖啡店。它的快速兴起得益于低价配送、网上订购、大力度折扣和员工的高薪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