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政協、人大兩會結束的記者會上,透露中國有6億人月均收入不到人民幣1000元,拆穿了習近平所謂中國已經消滅貧困人口的說法。接下來,他又提出要用地攤經濟來解決中國普通民眾的吃飯問題,後來卻被中共的官方主流媒體打壓。出現了一系列和習近平不一致的說法或政策,引起多方的議論。
事實上,習近平和李克強兩人的矛盾,從2012年上台以來就持續存在。過去幾屆的中共最高層,江澤民時代的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胡錦濤時代的溫家寶,都有一定的實權。被稱為「江朱體制」和「胡溫體制」。2012年11月15日,在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習近平與李克強入選中央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接替胡錦濤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外界認為「習李體制」形成。但實際上,經過上任初期一連串的調整,習近平逐漸把高層的各種實際權力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總理擁有的只是一部分行政權限。隨著中共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敗工作的進行,習近平和王岐山兩人的權力的不斷增加。2014年習近平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和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以及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之後習近平正式成為「領導核心」,可以說,習李體制已經消亡,取而代之的是「習核心體制」
儘管很多人認為,李克強的權力完全受限,不可能和習近平抗衡。但是現在習近平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第二個任期進入下半場,在國內面臨疫情、水患、經濟衰退,民族地區和香港事件頻傳,情況不斷惡化,而對外關係也四面楚歌,越來越陷入僵局。中共黨內外,對於習近平不滿的聲音也持續的發酵。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克強比較務實的聲音在習近平的抵制之下,仍然能夠冒出來,是一件值觀察的事。
從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來,中南海權力接班的潛規則有兩條:一是同一個人最多擔任兩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1989年出任總書記,其實是承接趙紫陽在十三大的任期,從1992年至2002年是江澤民自己的任期。胡錦濤的總書記任期屬於中共十六屆及十七屆中央委員會,2012年十八大之後交班給習近平。按照這一慣例,習近平應該在2022年中共第二十次黨代表大會選出新一屆中央委員會之後,交棒給新一任的總書記。中共二十大,將是檢驗習近平是否打算壟斷權力成為「終身總書記」的關鍵時刻。
今天的節目,訪問住在美國華府的中國獨立學者夏業良老師,來談談他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