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

梁朝内乱惊魂:萧宝卷如何掀起宫廷血雨腥风?


Listen Later

一部揭露梁朝内卷与矛盾的历史剧,桩桩件件,让人感慨王朝更迭间的尘世苦与后宫秘辛。从萧宝卷的荒淫无度,暴虐行径,曾外孙子萧昭业的夺权斗争,到富有经验的鸡龙男萧子良的落败,传奇多变。听完这些,怎能不让人警醒后宫权利争斗的可怖,明帝时代的权谋游戏,让人为这样的历史满心颤栗。
萧道成,原籍兰陵郡兰陵县(今山东枣庄市峄城东)人。道成高祖萧整,东晋初年南迁江南,东晋在晋陵武进县(今江苏常州市)界内侨置兰陵郡,以后这地区便被称为南兰陵,因此萧氏遂为南兰陵人。道成父萧承之,以刘宋的外戚疏属(刘裕继母萧氏),因军功累官至南泰山太守、右军将军,道成也以军功累官至南兖州刺史,其后以中领军将军掌握了刘宋的军政大权。
道成称帝后四年死(公元483年),子萧赜(武帝)继位。道成父子为了想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巩固新政权起见,也曾针对宋末的情况,减免百姓逋租宿债,减轻市税,又下令"诸王悉不得营立邑邸,封略山湖”(《南齐书·高帝纪》)。可是事实上为了满足他们奢侈腐化的生活(如武帝后宫姬妾万余人,弟豫章王萧嶷后房亦千余人),不但刘宋末年的苛捐杂税没有减除,反而变本加厉,通过种种剥削形式,搜括民脂民膏,“聚钱上库五亿万,斋库亦出三亿万,金银布帛,不可称计”(<《南史·齐本纪》)。对内进行残酷剥削,对收复中原的事业却置之度外。
南齐王朝仍然和刘宋王朝一样,王室内部不断爆发争权夺利的斗争。武帝嫡长子萧长懋(文惠太子)先武帝死,武帝舍第二子竟陵王萧子良不立,而立长懋子萧昭业为太孙。在继承人人选问题上,这是很大失误。因为萧子良历任会稽太守、丹阳尹、南徐州刺史、南兖州刺史、扬州刺史、司徒,富有统治经验;子良并在鸡笼山开西邸,招集文学之士,依曹丕《皇览》例编《四部要略》,当时才学之士沈约、谢朓、王融、萧衍(即梁武帝)、萧琛、 范云、任、陆倕等并游西邸,号称八友,可见他延揽的人才很多,如果齐武帝把国家权力交给他,萧子良是能够胜任的。太孙萧昭业少长深宫,“矫情饰诈”,又无统治经验。公元493年,齐武帝病死,太孙萧昭业嗣位,叔父萧子良以嫌疑忧惧病死,国家大权旁落到受遗诏辅政的萧鸾(萧道成侄)手中。萧鸾杀昭业, 立昭业弟昭文;旋又杀昭文自立,是为明帝。齐明帝在位五年, 专事屠杀,齐高帝十九子、武帝二十三子除萧嶷(高帝次子)一支有后人外,其余都被明帝杀尽。明帝于公元498年病死,子宝卷(东昏侯)继位。萧宝卷为太子时,“便好弄(玩),不喜书学”(《南齐书·东昏侯纪》)。明帝并不好好对他进行教育,反而告诉他自己死后如果有人想发动政变,就应该先发制人,“作事不可在人后”。所以萧宝卷取得政权之后,便拼命杀人。王室方镇间也还是不断倾轧与残杀,最后演出齐宗室雍州刺史萧衍的举兵向阙,尽杀明帝后裔的一幕。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魏晋南北朝史By 妙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