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主持人林子立邀訪東海大學陸研中心洪浦釗副執行長,一同深入探討中國當前的地緣戰略及背後的思考邏輯。
洪浦釗表示,中國自國共戰爭後,特別是加入聯合國並成為常任理事國後,便躋身世界強權之列。但早期的經濟實力還不足以支撐其國家目標。歷經鄧小平時期的韜光養晦,還有改革開放、以及加入WTO後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經濟實力大幅提升,而這筆財富則被用於強化軍事力量和科技發展,推動中國從區域性的大國變成全球性強權,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中國夢」戰略目標也從太平洋夠大,容得下中美,演變成地球夠大,容得下中美,顯示中國想要爭取全球霸權地位的企圖心和希望得到制定國際規則的權力,並通過像是一帶一路等等方式,在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全面擴張影響力,來爭取世界的主導權。
林子立質疑,中國內部面臨債權問題、疫情後遺症還有人才與資本外流等等因素導致的經濟困境,為何不修正或調整方向?洪浦釗解釋,中國的威權體制與強大的科技控管,讓其能夠有效壓制內部異議和不滿,而不像民主國家那樣容易受到民意和經濟波動的影響,同時也更注重維持統治的穩固性。
談到臺灣問題,洪浦釗指出,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統一臺灣不僅是歷史和一個中國原則下的考量,更是衝破美國第一島鏈封鎖的突破口。洪浦釗強調,臺灣海峽水淺,不利於大型潛艇等戰略武器的隱蔽運作,而臺灣東岸則直接面向太平洋,一旦控制台灣,中國的軍事力量將直接射穿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的穩固性也很難守住。因此,拿下臺灣對中國實現全球戰略目標非常重要。
(請點選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林子立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By 林子立, Rti主持人林子立邀訪東海大學陸研中心洪浦釗副執行長,一同深入探討中國當前的地緣戰略及背後的思考邏輯。
洪浦釗表示,中國自國共戰爭後,特別是加入聯合國並成為常任理事國後,便躋身世界強權之列。但早期的經濟實力還不足以支撐其國家目標。歷經鄧小平時期的韜光養晦,還有改革開放、以及加入WTO後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經濟實力大幅提升,而這筆財富則被用於強化軍事力量和科技發展,推動中國從區域性的大國變成全球性強權,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中國夢」戰略目標也從太平洋夠大,容得下中美,演變成地球夠大,容得下中美,顯示中國想要爭取全球霸權地位的企圖心和希望得到制定國際規則的權力,並通過像是一帶一路等等方式,在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全面擴張影響力,來爭取世界的主導權。
林子立質疑,中國內部面臨債權問題、疫情後遺症還有人才與資本外流等等因素導致的經濟困境,為何不修正或調整方向?洪浦釗解釋,中國的威權體制與強大的科技控管,讓其能夠有效壓制內部異議和不滿,而不像民主國家那樣容易受到民意和經濟波動的影響,同時也更注重維持統治的穩固性。
談到臺灣問題,洪浦釗指出,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統一臺灣不僅是歷史和一個中國原則下的考量,更是衝破美國第一島鏈封鎖的突破口。洪浦釗強調,臺灣海峽水淺,不利於大型潛艇等戰略武器的隱蔽運作,而臺灣東岸則直接面向太平洋,一旦控制台灣,中國的軍事力量將直接射穿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的穩固性也很難守住。因此,拿下臺灣對中國實現全球戰略目標非常重要。
(請點選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林子立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