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看中國-林子立時間

【林子立時間】中國經濟的對外影響力(上)


Listen Later

主持人林子立邀訪東海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劉明浩深入剖析了中國經濟的複雜性及其對外影響。林子立提出,儘管中國內部面臨內需疲軟、地方債務嚴峻及房市困境,但其製造業出口為何依然表現強勁?

劉明浩表示,觀察中國經濟必須跳脫簡單的二元論。中國幅員遼闊、內部差異巨大,沿海與內陸、南方與北方如同不同國家。他提出理解中國的關鍵在於「雙軌制」,也就是市場力量與國家計畫長期並存互動。從歷史上的匯率、貨幣雙軌到當前的多種現象,都體現了這種混合模式的複雜性,例如:官方與黑市匯率差曾讓有權力者獲利。

針對內部挑戰,劉明浩分析,內需不足的深層原因在於民眾對未來經濟前景的不確定,特別是疫情期間的嚴格封控加劇了這種擔憂,導致儲蓄率居高不下。至於嚴峻的地方債務,他認為雖有風險存在,可因債務大多是由國有銀行和企業持有的「內債」,中央政府有較大的調控和延緩危機的空間,但與房地產市場的深度捆綁是關鍵。

談及外部影響與中美關係時,劉明浩指出,中國製造業的成功,源於全球化下承接了大量低成本製造。但中美關係惡化後,在安全考量下使美國及其他國家將部分生產移出中國,流向越南、馬來西亞等地。這恰好也部分符合中國自身產業升級、淘汰低附加價值產業的目標。

劉明浩進一步分析了中國的「走出去」戰略及其影響。此戰略開始於1997年,由國企先行,之後民企跟進。目標在擴大海外投資與影響力,獲取資源與技術。重點佈局非洲、東南亞及拉丁美洲。劉明浩也特別比較了「北京模式」與「華盛頓模式」的差異,他指出,中國透過亞投行等機構提供援助和貸款時,通常不附加政治制度改革的條件,這對許多不願進行改革的國家更具吸引力,也使中國迅速成為全球南方最大的債權國,儘管這種做法在中國國內也引發了「大撒幣」的爭議。

(請點選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林子立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這樣看中國-林子立時間By 林子立, R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