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在全球淨零碳排壓力下,核能再度成為國際能源轉型的焦點。本集《零碳未來》,我們再度邀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葉宗洸 ,延續上集關於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器(SMR)與核融合的深入對話,從科學面向探討核能的真實樣貌與未來可能性。
節目一開始,葉院長詳細說明何謂小型模組化反應器,SMR的模組化優勢,能根據區域用電需求彈性配置,提高供電效率,也解決大型電廠建設與用地限制問題。而針對外界關心的核廢料問題,葉院長指出,SMR雖然機組小,若要達成與大型機組相同的發電量,須部署多台反應器,整體廢料產量可能略增約10%。同時也駁斥部分報導聲稱「SMR核廢料是傳統機組30倍」的說法,並指出該數據基於過時設計與不合理假設。值得一提的是,比爾蓋茲支持的熔鹽式SMR反應器技術,因採用高濃縮燃料,可達成8至10年更換一次燃料的目標,其所產生的核廢料量僅為傳統反應器的25%,展現未來核能的潛力。
葉院長提醒,面對新技術報導,應詳加查證其計算依據與技術背景,避免誤判其真實成熟度。例如談及核融合技術時,葉院長強調核融合是人類能源的終極解方,因其使用氫同位素進行融合反應,不會產生傳統核廢料,能源密度高且原料來自於水。雖然技術尚未成熟,目前國際熱融合大計(ITER)預計至2040年後才可能商轉,商業應用尚有技術與能量效率(Q值)上的挑戰。
最後,回應台灣民眾對地震與地理條件的疑慮,葉院長說明美國核管會的標準並非以是否位於斷層帶為限,而是要求反應器須設計能耐預估最大震度。台灣在這方面也發展出先進的「斷然處置措施」,能防止如福島般的事故重演。在全球減碳時程壓力與AI、大數據推升能源需求下,葉院長也呼籲政府應務實評估能源規劃進度,包含天然氣接收站興建進度與核電延役的可能性,保障能源穩定與永續發展。
╭☆╭★╭♬ ╭☆╭★╭♬ ╭☆╭★╭♬ ╭☆╭★╭♬ ╭☆╭★╭♬ ╭☆╭☆╭★╭♬ ╭☆╭★╭★╭♬
☆╭歡迎點此寫電子小紙條給主持人,分享您對節目的感想。☆
╭☆╭★╭♬ ╭☆╭★╭♬ ╭☆╭★╭♬ ╭☆╭★╭♬ ╭☆╭★╭♬ ╭☆╭☆╭★╭♬ ╭☆╭★╭☆╭♬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email protected]
在全球淨零碳排壓力下,核能再度成為國際能源轉型的焦點。本集《零碳未來》,我們再度邀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葉宗洸 ,延續上集關於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器(SMR)與核融合的深入對話,從科學面向探討核能的真實樣貌與未來可能性。
節目一開始,葉院長詳細說明何謂小型模組化反應器,SMR的模組化優勢,能根據區域用電需求彈性配置,提高供電效率,也解決大型電廠建設與用地限制問題。而針對外界關心的核廢料問題,葉院長指出,SMR雖然機組小,若要達成與大型機組相同的發電量,須部署多台反應器,整體廢料產量可能略增約10%。同時也駁斥部分報導聲稱「SMR核廢料是傳統機組30倍」的說法,並指出該數據基於過時設計與不合理假設。值得一提的是,比爾蓋茲支持的熔鹽式SMR反應器技術,因採用高濃縮燃料,可達成8至10年更換一次燃料的目標,其所產生的核廢料量僅為傳統反應器的25%,展現未來核能的潛力。
葉院長提醒,面對新技術報導,應詳加查證其計算依據與技術背景,避免誤判其真實成熟度。例如談及核融合技術時,葉院長強調核融合是人類能源的終極解方,因其使用氫同位素進行融合反應,不會產生傳統核廢料,能源密度高且原料來自於水。雖然技術尚未成熟,目前國際熱融合大計(ITER)預計至2040年後才可能商轉,商業應用尚有技術與能量效率(Q值)上的挑戰。
最後,回應台灣民眾對地震與地理條件的疑慮,葉院長說明美國核管會的標準並非以是否位於斷層帶為限,而是要求反應器須設計能耐預估最大震度。台灣在這方面也發展出先進的「斷然處置措施」,能防止如福島般的事故重演。在全球減碳時程壓力與AI、大數據推升能源需求下,葉院長也呼籲政府應務實評估能源規劃進度,包含天然氣接收站興建進度與核電延役的可能性,保障能源穩定與永續發展。
╭☆╭★╭♬ ╭☆╭★╭♬ ╭☆╭★╭♬ ╭☆╭★╭♬ ╭☆╭★╭♬ ╭☆╭☆╭★╭♬ ╭☆╭★╭★╭♬
☆╭歡迎點此寫電子小紙條給主持人,分享您對節目的感想。☆
╭☆╭★╭♬ ╭☆╭★╭♬ ╭☆╭★╭♬ ╭☆╭★╭♬ ╭☆╭★╭♬ ╭☆╭☆╭★╭♬ ╭☆╭★╭☆╭♬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