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聽IC

【零碳未來】EP168:關於碳盤查,企業減碳的第一步 ft. 工研院綠能所總監 蔡振球


Listen Later

企業減碳壓力日增,碳盤查如何做?碳足跡與碳盤查有何不同?本集《零碳未來》邀請工研院綠能所總監 蔡振球,深入解析碳盤查三大範疇、實務操作與企業因應策略。

節目一開始說明全球升溫已逼近臨界點,各國相繼設定 2050淨零目標,歐盟 CBAM與台灣碳費也將陸續上路。企業面臨「碳焦慮」,不分大小產業都該關注自身碳排。

蔡總監以淺白語言區分「碳盤查」(針對整體組織年度排放)與「碳足跡」(聚焦產品全生命週期)。並說明ISO定義下的三大排放範疇:

🔹 範疇一:組織自身直接排放,如公務車用油、燃料設備
🔹 範疇二:間接排放,如使用來自台電的電力所產生之排放
🔹 範疇三:供應鏈上下游、差旅、原物料、回收處理等更廣泛排放

以銀行與製造業為例,如何透過數位工具與LCA(生命週期評估)掌握熱點排放來源:某銀行開發通勤碳排App進行員工行為分析;製造業者則從回收鋼材使用入手,大幅減少原料碳排。

企業不應只看是否被法規納管,而應積極以碳盤查為自我精進的工具。透過科學數據揭露熱點,才能優化流程、提高效率,也為邁向永續供應鏈布局。

(下集將深入探討如何運用AI與數據管理工具,協助企業更有效完成範疇三盤查與減碳行動。)

面對碳稅挑戰,工研院打造「永續碳管理平台」,提供企業一站式碳排管理服務,涵蓋溫室氣體盤查與產品碳足跡計算,內建萬筆本土資料,支援20大產業應用,協助企業加速邁向淨零。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永續聽ICBy IC之音竹科廣播|IC之音節目團隊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