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企業如何因應全球減碳壓力?本集邀請工研院綠能所 蔡振球總監,深入解析企業面臨範疇三碳盤查的挑戰與對策。
蔡總監指出,產品從原料、生產、運輸到使用與回收,全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都需被盤查,而這正是企業最難掌握的部分。為協助企業應對,政府提供多項資源:氣候署的「產品碳足跡資訊網」已收錄逾千筆碳排數據,工研院的「永續碳管理平台」更蒐集逾一萬兩千筆資料,幫助企業查詢產品碳足跡。而中小企業可透過 AI平台,以 GPT對話形式了解所屬產業的減碳對策與建議,減少摸索成本。
蔡總監強調,AI技術能協助企業驗證盤查數據、分析排放熱點、比較同業水準,進而提出更有效的節能減碳措施。舉例而言,透過用電量測分析時段電價與設備耗能,有助業者做出節電調整,不僅減碳也節省成本。此外,品牌供應鏈對減碳的要求也逐步擴及一階、二階供應商,企業若能提供可信的碳數據與產品碳標籤,將更具競爭力。政府也正擴大綠色採購項目,鼓勵購買減碳成效佳的產品。
最後提醒企業主:面對碳費、CBAM與供應鏈減碳壓力,唯有建立正確知識、量測習慣與善用政府平台,才能因應未來轉型挑戰。工研院也持續提供諮詢與技術協助,幫助企業走在正確的減碳路上。
面對碳稅挑戰,工研院打造「永續碳管理平台」,提供企業一站式碳排管理服務,涵蓋溫室氣體盤查與產品碳足跡計算,內建萬筆本土資料,支援20大產業應用,協助企業加速邁向淨零。
企業如何因應全球減碳壓力?本集邀請工研院綠能所 蔡振球總監,深入解析企業面臨範疇三碳盤查的挑戰與對策。
蔡總監指出,產品從原料、生產、運輸到使用與回收,全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都需被盤查,而這正是企業最難掌握的部分。為協助企業應對,政府提供多項資源:氣候署的「產品碳足跡資訊網」已收錄逾千筆碳排數據,工研院的「永續碳管理平台」更蒐集逾一萬兩千筆資料,幫助企業查詢產品碳足跡。而中小企業可透過 AI平台,以 GPT對話形式了解所屬產業的減碳對策與建議,減少摸索成本。
蔡總監強調,AI技術能協助企業驗證盤查數據、分析排放熱點、比較同業水準,進而提出更有效的節能減碳措施。舉例而言,透過用電量測分析時段電價與設備耗能,有助業者做出節電調整,不僅減碳也節省成本。此外,品牌供應鏈對減碳的要求也逐步擴及一階、二階供應商,企業若能提供可信的碳數據與產品碳標籤,將更具競爭力。政府也正擴大綠色採購項目,鼓勵購買減碳成效佳的產品。
最後提醒企業主:面對碳費、CBAM與供應鏈減碳壓力,唯有建立正確知識、量測習慣與善用政府平台,才能因應未來轉型挑戰。工研院也持續提供諮詢與技術協助,幫助企業走在正確的減碳路上。
面對碳稅挑戰,工研院打造「永續碳管理平台」,提供企業一站式碳排管理服務,涵蓋溫室氣體盤查與產品碳足跡計算,內建萬筆本土資料,支援20大產業應用,協助企業加速邁向淨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