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雙修

劉素雲老師:我們忙什麼?為誰忙?最後得到了什麼?


Listen Later

一生都是佛安排,哪裡要自己操心。

「今日之要務,唯在認真念佛而已。」  三千多年以前,世尊就告誡世人,「世人共爭不急之務」。 這就是告訴世人,你們拼命爭奪的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什麼是緊要的事情呢?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祖師大德告誡我們,物有本和末,事有緩和急,要知道什麼事該緩辦, 什麼事該急辦。可是世人沒聽懂。三千年前的世人在共爭不急之務,三千年後的世人不也是在共爭不急之務嗎?三千年後的世人不就是我們嗎?那麼,什麼是我們該做的要務?我們來聽聽祖師的教誨。 印光祖師教誨我們:「今日之要務,唯在認真念佛而已。」 言簡意賅兩句話,我們還聽不懂嗎?「今日」,就是當下、 現在的意思;「要務」,就是最重要、最該先辦的事情;「唯」, 就是唯一,沒有第二個;「認真」,表示念佛的態度;「而已」,表示就認真念佛這一件事情,沒有第二件事情。 

祖師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就是告訴我們:當下,我們最該急著先辦的事情就是認真念佛。沒有第二件事情比認真念佛更重要的事情了。為什麼?因為唯有認真念佛能解決了生死、出輪迴的問題。 

祖師慈悲,怕我們聽不懂,又打了個比方。比如,遇難的人要逃難,逃難時最需要帶什麼?不是金銀珠寶,而是救命的糧食。如果你帶著金銀珠寶,或許會招來殺身之禍。 

記得我曾經給大家講過一個故事:兩個在大海上逃難的人,一個人帶著一箱子珠寶,另一個人帶著一筐窩窩頭。結果,帶窩窩頭的人活命了,帶珠寶的人餓死了。我們修學佛法的同修們應該知道,對於我們來說,什麼最重要?慧命最重要!人身難得,我們得了;佛法難聞,我們聞了;淨土難信,我們信了。你不覺得我們太了不起了嗎?這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事情。我們還有最後一關,突破了最後一關,我們就到家了。這最後一關是什麼呢?就是制心一處,認真念佛,取得往生西方淨土的把握!這才是我們的最急之務!十幾年前,我曾勸導同修們,要做無事僧、閒道人、清涼漢,不要做熱忙者。時至今日,十幾年過去了,仍然觸目皆是熱忙者。我深感這是一種悲哀。有的人身體已經亮紅燈了,可能明天就要沒命了,今天還在忙。什麼時候不忙了?心死了就不忙了,想忙也忙不了了。看看這個「忙」字是怎麼寫的,不就明白了嗎?為什麼這些年「英年早逝」的人愈來愈多,而且大多是精英人物。怎麼死的?忙死的,累死的。 人畢竟不是機器,人過勞就死了。

今天寫稿,我又有個突發奇想,是想跟大家吹點牛吧。 世界有首富,中國有首富,跟這些首富比,我是世界首貧,中國首貧,因為我一無所有啊!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是不是我自己臭美,我不知道,對也好,錯也好,我還是如實說給大家聽。 

我怎麼覺得,這個首富,那個首富,都比不上我這個首貧呢?得說明白,比財富,那是不可比的,我沒財富,那比什麼呢?比健康、比幸福、比快樂、比自在。我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什麼操心的事都沒有。就這些,哪個首富能比得上我?如果首富、首貧讓我自選,我選首貧。 

我曾經說過:「我兩手空空,一無所有;我兩手空空,無所不有。」這話我是幾年前說的,不知道有幾個人注意到了這兩句話,有幾個人讀懂了這兩句話的深刻含義? 

我說這話,是我目前人生的真實寫照,既一無所有,又無所不有。有人說,那你不是自相矛盾嗎?你到底是有,還是沒有呀?我這樣回答你:到我該有的時候,我啥都有,一樣不缺;到我不該有的時候,我啥都沒有。有人又說,那什麼時候該有,什麼時候不該有,怎麼能知道呢?我告訴你: 不用自己操心,阿彌陀佛知道。二十多年來,我把自己徹底交給阿彌陀佛了。在我的人生字典裡,只有阿彌陀佛,沒有那個「我」字。有人會問:你這一招是跟誰學的?我告訴你:跟上淨下空老法師學的。老法師早就告訴我們了,他的一生都是阿彌陀佛安排的,順境是阿彌陀佛安排的,逆境也是阿彌陀佛安排的,一切都是阿彌陀佛安排的,哪裡還用得著自己操心。師父老人家這一招,我聽懂了,相信了,用上了,受益了。(請注意後面這四句話)。有人說:老師,你幹啥都靈,我咋就不靈?我告訴你:我幹啥都用真心,用真心幹啥啥靈。你用真心你也靈。這不是我個人的專利,這是法界眾 生共同的專利,就看你肯不肯用了。 

什麼是不急之務?不用我再說了吧。經文已經說得明明白白的了。前幾天讀《印光大師文鈔》,大師的一段話啟發了我,說給大家聽,想必你也會受到啟發的。 

「人生世間,千思萬算,種種作為。究到極處,不過為養身口,遺子孫而已。然身則粗布亦可遮體,何必綾羅綢緞。 口則菜羹儘可過飯,何必魚肉海味。子孫則或讀書,或耕田, 或為商賈,自可養身,何必富有百萬。且古今為子孫謀萬世之富貴者,莫過秦始皇。吞幷六國,焚書坑儒,收天下兵器 以鑄大鐘,無非欲愚弱其民,不能起事。誰知陳涉一起,群雄幷作。一統之後,不上十二三年,便致身死國滅,子孫盡 遭屠戮。直同斬草除根,靡有孑遺。是欲令子孫安樂者,反 使其速得死亡也。」(增廣文鈔卷一《與衛錦洲居士書》) 

祖師開示,我們讀了有何感悟?我們想一想,我們在忙什麼?我們在為誰而忙?忙到最後我們得到的是什麼?

別忙了,放下不急之務吧!別忘了印祖的教誡:「今日之要務,唯在認真念佛而已。」 

「三界原來一戲場,諸人及早返家鄕。莫待鑼鼓齊休歇,歸路不知枉著忙。」(增廣文鈔卷四《為梨園會首某上堂》) 

念佛法門之所以微妙,就在於淨土法門妙在無住生心。  

學習《無量壽經》,我們經常會聽到或者看到「暗合道妙」這個詞,但對這個詞並不十分理解。「暗合」從字面上看,就是在不知不覺中合拍了。至於「道妙」,我是這回恍然大悟:原來這個「道妙」就是「無住生心」。用一句話總結:淨土法門妙,妙在哪裡?妙在暗合無住生心。又亮了一個小燈泡。解決了一個難題。 

夏蓮老慈悲至極,在《淨修捷要》裡就告訴我們了,念佛法門之所以微妙,就在於暗合無住生心。依極樂的依報正報,來顯明自心!注意「顯明自心」四個字,這四個字太重要了。 

在此之前,我非常羡慕極樂菩薩,因為極樂菩薩無住生 心是同時完成,無住就生心,生心就無住;我們凡夫和極樂 菩薩的區別在於:凡夫無住就不能生心,生心就有住,而且不是一個住,一會住這,一會住那。這個情況,老法師和黃念老都是這麼說的。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無住生心呢?現在好了,佛教給我們方法了,只要我們照著這個方法做,在不知不覺中就無住生心了。哎呀,太妙了,真是妙不可言! 

我們換個說法,「感應道交」,這是師父老人家教我的, 黃念老說的是:「感應道交,呼應同時。」我們現在還是眾生,我們在感,佛就在應。就像兩個電台,我們在呼叫,我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在呼叫對方了。但對方就是自己。所以自念自聽,自己就接收了。發報的是你自己,收 報的還是你自己,你自己聽到了,所以這個「應」是同時的。 你聽到了,阿彌陀佛一定聽到了,佛的心跟我們的心沒有毫釐間隔。所以這個呼和應是同時的。你念的時候不就是你聽 的時候嗎?不是有前有後的,是同時的。這個「同時」又是

極殊勝的意思。呼應,呼和應之間不是經過一個過程。奇哉! 妙哉! 

這回知道了吧,只要你老老實實念阿彌陀佛,在不知不覺中,你就和「無住生心」合拍了。你會無住生心了,他會無住生心了,我也會無住生心了,我們都會無住生心了。多妙啊!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第三回複講  第七十二講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福慧雙修By 淨空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