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環境隨著你的念頭在轉
 【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當此居家。若長若幼。現在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 
 這經文是講讀經的利益,我們是凡夫,諸佛菩薩他們的心比我們清淨,他們的智慧比我們高,他們無論是看人、看事、看物,都比我們看得透徹,比我們看得深遠。我們對於這些聖賢人的話,聖賢人的教誨不能夠深信,不能接受奉行。
 這一個地方真正發心修行,正是中國古人所說,一個人有福大家沾光,這個人的福愈大,那他的功德影響力就愈廣。 
 真正的道理,就是我們現在科學家講波動的現象。前面跟諸位說過,凡是物象都會產生波動的現象,但是所有物象產生的波動,它那個波是平和的。所有的物質,我們講植物、動物,這個波是很溫和的、很正常的,波的幅度震動不會太大,它在一定的範圍。因為它永遠保持這個狀態,這個狀態雖然變化,它變化得很微弱,這說明它波動的現象,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我們以電波來做比喻,電波的干擾,所有物質發的波弱、平和,我們思想發的波強大,起伏懸殊,這個波可以干擾它的波,我們這個波發出的波強,就蓋過它,這個樣子就改變物質的結構。
 一切有情眾生的波,分成善、惡、無記這三類。無記性的波,可以跟一切物質的波能夠打成一片,非常平和,這是諸佛如來的一真法界。十法界裡面,這一切眾生的波就有善、有惡,所以造成物質現象巨大的變化。正因為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相,所以古聖先賢對於一切眾生特別強調教育,佛家教育說得最透徹,跟我們講人與人的關係,人與一切有情眾生的關係,人與一切動物的關係、與植物的關係、與礦物的關係、與大自然的關係,最後再超越與天地鬼神的關係,與一真法界的關係,佛教裡講的就是這些事情。你都明白、都通達了,然後曉得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是一不是二。既然是一體,哪有沒有關係的道理?我們身體上任何一個細胞發生問題,都會覺得全身不舒服,它不是一個地方。我們起心動念,盡虛空、遍法界都有感覺。為什麼我們感覺不到?我們現在身體麻木不仁,麻木了。麻木就是迷,迷而不覺。諸佛菩薩身體健康正常,他是清醒的狀態,所以一點點小的疼痛,他統統知道。所以諸佛菩薩是個健康人、正常人,我們是個不正常的人,是麻木不仁的人。 
 然後你就能肯定,真正依教修行,這個波動它有這麼大的力量。就是在這樣距離當中,你的波很強,能把這個範圍之內不正常的波蓋過,你把它壓倒,你可以干涉它,它不能干涉你。你這個波是善的、是好的,所以那個地方縱然是有惡的,惡的波招來的災難,你這個善比他那個惡強,能夠化解他的災難,讓他的災難不起現行,就這麼個道理。所以修行要認真,要用真誠心,這個力量強大。世間人用的是妄心,我們用真心,用真心就非常、非常可貴。你用真心力量就太大了!因為一切諸佛菩薩用的是真心,你這個心跟他一樣;換句話說,你震動的頻率相同,就跟他接通。接通就是我們佛法講的加持,世間人講的保佑,你的頻率跟他相同才能夠接通,這才得到加持、得到保佑。我們的頻率跟他的頻率不相同,怎麼樣也起不了感應,起感應也是沾一點邊緣,受一點點影響,沒有直接接通。
 真心決定沒有妄想,大、小乘經論,佛苦口婆心千言萬語,無數次的勸我們要斷除妄想,一定要從斷煩惱下手。妄想裡面,我執是最根本的妄想,執著這個身是我,這是妄想的根。那要修什麼?這個身不是我,什麼是我?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我,虛空法界跟自己同一個體,就是自己。
 佛法學到頭來恢復自己本來面目而已,所以契入這個境界,你看到眾生得樂,自己得樂,眾生受苦就是自己受苦,那個慈悲心不是勉強的,自自然然生出來的。為什麼?虛空法界是跟自己一體,決定沒有差別。這是這段經文裡面我補充這一點意思,希望諸位同修認真細心去揣摩、去體會。這一生能夠入佛境界,大幸!這也是諸佛菩薩對我們的期望。所以經典我們要有信心,能信能解,真正能夠理解,最後要實行,要把經典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行為,經典就是自己,自己就是經典,這叫修行證果。 
 【能於十齋日每轉一遍。現世令此居家。無諸橫病。衣食豐益。】【是故普廣。當知地藏菩薩。有如是等。不可說百千萬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 
 這是總結。『地藏菩薩』,『如是等』這三個字,總結前面所說的信受奉行種種利益,結歸到地藏菩薩的威神加持。地藏菩薩是表法、是象徵,他真正的內容就是我們自性裡面本具的寶藏。這個寶藏,經典裡面常講,自性本具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德是講德相,一真法界依正莊嚴,那是德相;能是能力,就是此地講的『大威神力』,這都是我們自性裡頭本具的。不但這一部經,佛說所有一切經,都是自性本具的德能,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由此可知,讀經面對著佛菩薩,以真誠恭敬心就能夠開發自性,讓自己的性德也能夠現前。我們波動的現象就跟諸佛菩薩溝通,頻率就相同。我們在這個時候,所有一切疑慮才能夠斷掉,斷疑才生起真正的信心,信心是成就佛事,就是自利利他的事業。信心是根源,《華嚴經》上所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道」就是成佛之道,轉凡成聖;「聖」達到究竟圓滿是成佛,信是根源。功德是自利利他,自利利他達到究竟圓滿,也從信心上建立的。 
 【閻浮眾生。於此大士。有大因緣。】 
 【是諸眾生。聞菩薩名。見菩薩像。乃至聞是經。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現在殊妙安樂。未來之世。百千萬生。常得端正。生尊貴家。】 
 這是極力的讚歎,說明聞名見像的利益。『聞菩薩名,見菩薩像』,乃至於接觸到這一部經典,利益各個有淺深不同。有些人完全沒有接觸過佛法,像現代觀光旅遊,特別是到中國去觀光,中國觀光旅遊寺院是旅遊的重點,也是外國人非常喜歡去看。他們多半是基督教徒、天主教徒,還有其他宗教的信徒,對於佛法一無所知。藉著觀光旅遊,見到這些佛像、菩薩像,當然他們不會有信心,甚至於他們看這個是迷信。層次高一點的,看這個是藝術品,把它當作藝術品來欣賞。有沒有利益?有。正是佛法裡面所講,「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一歷耳根」跟「一歷眼根」是一樣的意思。耳根,是聽到念佛號的音聲、讀經的音聲,那是耳根;見到佛菩薩形像這是眼根,阿賴耶識裡頭永為道種。無論是有意、無意,無論是讚歎、毀謗,都成了金剛種子,就怕他一生沒有緣接觸到,那就非常可惜。毀謗都無所謂,他真接觸到,毀謗,他要受毀謗之果報,果報受完了之後,將來有緣再遇到他就信了,他就能得度了。 
 由此可知,給眾生結法緣這是好事情,在世出世法真的是第一等好事。廣結法緣的時候,不要有任何顧忌,不要認為這是褻瀆佛菩薩形像,造作種種罪業,那你就不敢動了,你怎麼能跟眾生結緣?對於佛菩薩起尊重之心、敬仰之心,那是已經入門來的,我們對於佛菩薩形像要尊重,以恭敬心供養。但是我們介紹給別人,那你就不必有這些顧慮。介紹給別人是在他阿賴耶識裡頭種佛種子,即使他毀謗、侮辱都無所謂,佛菩薩哪有見怪的道理?見怪,那他是凡夫,不是聖人,絕不見怪。所以在現代,我們有一些看到,包裝紙上印佛菩薩形像,報紙常常也印佛菩薩名號,也有佛菩薩形像。有一些同修看到這個情形來問我怎麼辦?這報紙能不能丟?我們怎麼處理?他就慌張了。這是起分別執著,要曉得報紙上做的,是給許許多多眾生結法緣、種善根。我們遇到要怎麼處理?就看你自己。如果你家裡面有地方放,你可以把報紙上的佛像、佛名剪下來,或者是把它貼在一個本子裡面,做一個紀念也是好事情。如果不願意這樣子做,照一般報紙處理就行,不必要執著、不必要計較。特別是在這個世間造惡的人多,佛菩薩的名號、形像愈普及愈好。發心不相同,我們這個心是利益一切眾生,希望一切眾生種下佛菩薩的種子,這是好事情。不要常常想到這是不恭敬,把這個緣斷掉,那就可惜了。 
 此地說的利益非常明顯。我們得利益的人,隨著他的心、隨著他的願,如果他能解、能行,利益就很殊勝,利益就很大。他聞名、見像,不解也不能行,這個利益是含藏在他阿賴耶識裡面,現前不能得利益。這個地方『現在殊妙安樂』,他得不到。什麼時候他能得到利益?來生後世他有這個緣再遇到。再遇到的時候,那個緣要是殊勝,遇到善知識、好的同參道友來幫助他,能解能行,他殊勝安樂的利益才能夠現前。所以這裡頭沒有迷信,這裡面差別因緣無量無邊。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些事實真相,遇到有人來問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他解答,幫助他斷疑生信。凡是來問的人,都是過去生中有這個種子,過去生中曾經聞法,聞名見像這個緣分。我們自己細細想想,我們過去生中,甚至於久遠劫前,我們種下來的,到這一生我們才遇到緣,緣才成熟。所以看到這一部經,他能生歡喜心,愈讀愈歡喜,能解歡喜,不解也歡喜,緣深!緣一定是宿世種下來的,不可能是這一生當中,一接觸就生歡喜心。
所以幫助一切眾生種善根,修菩薩行,成菩薩道,是我們應當要做的工作。而且要積極去做,這裡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以清淨心、平等心去做,這樣子功德自然就圓滿了。經上講的利益,『百千萬生,常得端正,生尊貴家』,這是一般世間人所希求的,真正的功德利益,比這個殊勝太多了。
(由於字數限制,此段部分文字省略)
恭选自老法師講解『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二十五集) 1998/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