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原籍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曾祖混,渡江侨居丹徒的京口,做过武原令(侨县,无实土,寄治武进,属南徐州南彭城郡):祖靖,东安太守:父翘,郡功曹。刘裕虽说是士族,可是北来侨民的生活本来就不优裕,而裕父又早亡,故裕“尝自新洲(在今镇江市西,长江中小洲)伐荻”,“躬耕于丹徒”,“樵渔山泽”。 土断以后侨州郡的编户齐民又加重了兵役的负担,裕以士族, 为北府将领冠军将军孙无终府司马,其后为前将军刘牢之府参军,随牢之镇压浙东农民起义有功,累官至建武将军、下邳太守。 恒玄剪除北府将领,北府中下级军官人人危惧,可是刘裕知道他自己还不够格,并不恐惧,对人说:“今方是桓]玄矫情任算之日,必将用我辈也。"(《宋书·武帝纪》)果然,桓玄任命从兄桓脩(恒冲子)为南徐、南兖二州刺史镇北府(京口)以后,桓脩就以刘裕为参军,把他当作北府中下级军官中培养的对象。桓玄将要做皇帝,桓脩兄桓谦想了解北府将领对这一重大事件的看法,曾单独和刘裕谈话。刘裕对桓谦说:“楚王(玄时封楚王),宣武(桓温谥宣武)之子,勋德盖世。晋室微弱,民望久移,乘运禅代,有何不可!”这种“劝进”的表示,获得了桓氏对他的信任。可是另一方面,刘裕却在团结北府中下级军官,密谋推翻桓玄。
公元404年二月二十八日,刘裕与北府兵中下级军官何无忌(刘牢之甥)、魏咏之、檀凭之等百余人,在京口起兵,斩桓脩。 同日,北府兵中下级军官刘毅、孟昶、刘道规(刘裕弟)等,也在北府兵另一根据地广陵起兵,斩桓玄所任命的青州刺史桓弘(桓脩弟)。毅等集兵渡江至京口,与裕会师,进攻建康。
桓玄听到北府兵叛变,恐慌异常,派兵堵击,又被北府兵击溃,桓玄只得放弃建康,退往荆州军的根据地江陵。撤退时,还把退位的东晋皇帝司马德宗一起带走。到了江陵之后,桓玄又“大聚兵众”,准备浮江东下,结果在峥嵘洲(今湖北鄂城)一战, 水军主力两万都被刘毅所统率的北府兵击垮,桓玄败退江陵,不久被杀。桓氏的残余势力,还在荆、湘一带继续骚扰,过了一年左右,才完全消灭。白痴的东晋皇帝司马德宗也被迎回建康,重又登上皇帝的宝座。
刘裕起兵成功,以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领南徐、南青二州刺史,镇京口;随后又解除南青州,加领南兖州刺史,于是北府重兵,都掌握在刘裕一人的手中。公元408年,裕又入为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实际掌握了东晋政权。
这时,南燕主慕容超乘东晋衰乱之际,派骑兵侵入东晋边境,劫掠晋人充作奴婢,称为“吴口”,分送给后秦各国。公元409年二月,慕容超又派将军公孙归等率骑兵攻破宿豫(今江苏宿迁),掳东晋阳平太守刘千载、济阴太守徐阮,大掠而去:在所掠晋人中挑选出男女二千五百人,补为乐工。随后公孙归等又侵扰济南,掳去太守赵元及男女千余人。刘裕于是出兵北伐南燕。刘裕的对外用兵,一方面想满足江南人民抗敌的要求,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另一方面,刘裕也企图利用对外用兵的胜利,建立更高的威望,使得和他同时起兵的北府将领(如刘毅、诸葛长民等)以及世家大族俯首帖耳,不敢与他抗衡。
公元409年四月,刘裕率水军自建康出发,沿中渎水、泗水到达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留下船舰、辎重,走陆路到琅邪,越过大岘(今山东沂水北穆陵关),六月,进围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八里)。慕容超向后秦求救,姚兴派了个使臣到刘裕那里警告刘裕说:“今当遣铁骑十万,径据洛阳。晋军若不退者,便当遣铁骑长驱而进。”刘裕的答复是:“语汝姚兴:我定燕之后,息甲三年,当平关、洛。今能自送,便可速来。”(《宋书·武帝纪》)当然, 后秦姚兴不过是虚声恫吓而已。公元410年二月,刘裕攻下广固,生擒慕容超(送至建康市斩首),灭南燕,收复了青、兖广大地区。刘裕的功业,这时已超轶祖逖、桓温,东晋政权中,没有人能和他抗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