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龍門小廳
Share to email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X
江湖不僅是歷史的縮影,更是中國社會變遷的重要見證。
隱士、遊俠、幫會的真實面貌是什麼?現代法治社會,又如何面對江湖的存在?
對 談:
野 夫 自由作家
管中閔 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講座教授
黃效文被《時代雜誌》譽為亞洲英雄,曾在《國家地理頻道》帶領六個重要的探險,成功地定位長江,湄公河,黃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及雅魯藏布江的源頭。
探險家總會面臨許多極限挑戰,甚至生命危險。黃效文怎麼看「冒險」這件事? 生長在華人社會的他,怎麼面對「犯錯」與「失敗」?
對 談:
黃效文 探險家
王美珍 《50+》總編輯
衝突並非不可避免,但「無力感」變成「認命感」更危險。面對未來,態度將決定局勢。
思蓋曾任美軍駐伊拉克期間指揮官的政治顧問,也參與過以巴和阿富汗的衝突協調及重建。以多年的國際折衝經驗,她將從氣候變遷的角度切入,探討如何轉化戰爭危機的惡性循環為良性擴散。
對 談:
艾瑪‧思蓋 Emma Sky 耶魯大學國際領導中心主任
龍應台 作家
在1949大動盪後出生的嬰兒潮世代,生育了1970-80的去冷戰世代。在和平中長大的這一代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今天又走到了巨變的關口。
俄烏、以哈戰爭、台海問題、氣候變遷…他們怎麼告訴孩子關於理解、關懷、行動?
對 談:
王智明 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
吳怡農 壯闊台灣聯盟理事長
假設爆發世界性糧荒,假設鄰國斷了你的水源,假設強國在邊界整軍備武,你能未雨綢繆嗎?大部分國家窮於應付眼前的、緊急的紛亂,很難看向遠處,新加坡卻是一個稀罕的縝密規劃、及時佈局的國家。
缺水缺電缺糧又有戰爭危機的可能未來,新加坡是如何運用高科技在做準備?它的憂患意識來自哪裡?準備又做到了哪一步?
對 談:
李慧玲 新報業媒體華文媒體集團社長
李四端 MOMOTV董事長
獨裁者如何藉由數位科技達到監控的目的?近年歐洲、美國等右翼民粹主義的崛起,如何改變了公共辯論的氛圍?
《南德日報》作家馬凱,與《天下雜誌》總編輯陳一姍,針對數位治理和民主制度的未來,進行了一場精采的「不尋常對話」。
對 談:
馬 凱 《南德日報》 作家
陳一姍 《天下雜誌》 總編輯
烏俄戰爭迫使全球開放社會重新正視戰爭這件事情。在思考如何面對強權軍事壓迫時,意見嚴重分歧。曾經掀起戰爭,現在又身處新冷戰前線的日本社會,怎麼面對難題?
對 談:
阿古智子 東京大學大學院綜合文化研究科教授
烏凌翔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俄戰爭是二戰後近八十年中最大的陸戰爆發,歐洲人對於戰爭的態度發生什麼變化?烏俄戰爭給台海又帶來什麼啟示?
對 談:
魏格林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漢學教授
龍應台 作家
動物需要「解放」,從什麼解放?我們吃動物、關動物、棄動物、實驗動物,以人為本對待動物,有問題嗎?動物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什麼?
對 談:
錢永祥 哲學家
龍應台 作家
李飛飛是為全球開疆闢土的AI專家,史丹佛大學首位紅杉講席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曾擔任Google首席科學家和Twitter獨立董事。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5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