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之乱给南朝带来巨大动荡,世家大族遭受重创,经济基础被严重削弱。地方豪强趁势崛起,在混乱中自强。城内大族被迫屈服,宁愿损财求活,亦有饿死、乞讨者。侯景乱梁后,地方豪强纷纷自立,逐渐形成新的权力格局。几位地方豪强如周迪、刘毅等崛起,使得南朝社会进入新的势力洗牌时期。想了解更多乱世中的兴衰更替,请持续关注。
江南地方豪强势力的兴起,侯景之乱,给予南朝社会经济一大打击,兵乱所至,世族庄园随之破坏,破坏结果,使世族经济基础大为削弱。 侯景作乱之始,就有打击世家大族势力的企图,《南史· 侯传》言:“景请娶于王、谢,[梁武]帝日:‘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景恚曰:‘会将吴儿女以配奴。”及景围建康,“纵兵杀掠,交尸塞路,富室豪家,恣意裒剥,子女妻妾,悉人军营”。围城内的世家大族,也都“鸟面鹄形,俯伏床帷.....不衣罗绮,怀金玉,交相枕藉,听命待终”。城破以后,“京邑大饥, 俄死者十八九”,世族大地主如东海徐孝克(徐摛子,徐陵弟)至逼嫁其妻减氏(领军将军东莞臧盾之女,盾亦世家大族)于侯景部将孔景行,换取谷帛,藉以活命;孝克后又剃发为僧,乞食为生。颜之推所说“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至是在都者, 覆灭略尽”(《北齐书·颜之推传》载《观我生赋》自注),当是实事。及西魏之陷江陵,“系虏朝士”多为奴隶3,“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颜氏家训·勉学篇》。至此,南朝的世家大族,尤其是北来的世家大族,势力殆已受到沉重的打击;即江东的世家大族如吴郡顾、陆、朱、张四姓,会稽孔、魏、虞、谢四姓,也有渐趋式微的倾向。只有江南未经战乱之地的地方豪强的势力,却崛然兴起。
在侯景乱梁,萧梁中央政权已濒临土崩瓦解之际,江南的地方豪强,各据坞壁,起而自卫,“于是郡邑岩穴之长,村屯坞壁之豪,资剽掠以致强,恣陵侮而为大”(《陈书·熊县朗、周迪、留异、 陈宝应传》论)。如豫章(郡治南昌,今江西南昌市)熊县朗,“世为郡著姓。....侯景之乱,[昙朗据丰城县(今江西丰城西南) 为栅,桀黠群盗多附之”。其后“兵力稍强,劫掠邻县,缚卖居, 山谷之中,最为巨患”(《陈书·熊县昙朗传》)。陈初,县朗以南川豪帅历宜新、豫章二郡太守、平西将军,封永化县侯。临川(郡治南城,今江西南城西南)周迪,侯景乱梁时,其宗人周续起兵于临川,以讨侯景为名,梁临川内史始兴王萧毅以郡让续,既而续所部渠帅杀续,推迪为主,迪乃据有临川之地。时“百姓皆弃本业(农业),群聚为‘盗’;唯迪所部,独不侵扰,并分给田畴,督其耕作,民下肄业,各有赢储,政教严明,征敛必至,余郡乏绝者,皆仰以取给”(《陈书·周迪传》)。陈初,周迪亦以南川豪帅为安南将军、江州刺史,封临汝县侯。东阳(郡治长山,今浙江金华)留异, “世为郡著姓。异......为乡里雄豪,多聚恶少,陵侮贫贱。.... 侯景之乱,还乡里,召募士卒。......太守沈巡援台(建康),让郡于异,异使兄子超监知郡事。......侯景平后.....仍纠合乡闾,保据岩阻,其徒甚盛,州郡惮焉”(《陈书·留异传》。江陵陷后,王僧辩以异为东阳太守。陈初,异位至安南将军、缙州刺史、领东阳太守,封永兴县侯。晋安(郡治侯官,今福建福州市)陈宝应, “世为闽中四姓。父羽.....为郡雄豪。.....侯景之乱,晋安太守、宾化侯萧云以郡让羽,羽年老,但治郡事,令宝应典兵。是时东境饥馑,会稽尤甚,死者十七八,平民男女,并皆自卖,而晋安独丰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