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才是生命本來的樣子——2021年新年寄語
我曾經看過一張圖片,說的是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孩子的期望的變化:
父母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認為孩子是天才,將來可以改變世界;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認為孩子可以讀牛津、哈佛;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認為孩子可以讀北大、清華;
小學畢業的時候,認為孩子可以讀211、985大學;
初中的時候,認為孩子讀個本科就很好;
高中的時候,認為孩子能讀個大學就不錯;
大學的時候,認為孩子能順利就業就行;
畢業以後就只剩下對孩子結婚、生娃的期望了……
總而言之,父母對孩子的認知越來越現實,希望也就越來越落地,越來越真實。也許,這才是真實的人生。生命並不是我們原來想像的那樣,平凡才是生命本來該有的樣子。
我在十七年前創辦泰山管理學院的時候,非常希望能擁有自己的一片校區,做一個真正的學校。這個願望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我發現自己不僅沒有背景,也沒有那麼大的財力和能力以後,我不得不調整了自己的期望值,對擁有自己的校區不再抱有奢望,只是希望泰山管理學院能成為一個有自己特色和一定影響力的學校,切切實實幫助到中小企業的成長。同時也能給學生們和跟我一起打拼的“弟兄們”有個交代就可以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曾經崇拜的那些偶像,太多的也只是時勢造的英雄,但是成也時勢,毀也時勢,“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看多了,也看淡了,他們是他們,我們是我們。
對我們大多數人是草根出身來說,草根就是草命不去攀比,做好自己,各自精彩。又何嘗不可。
年輕的時候,我也曾分不清慾望和理想的界限,甚至把慾望當作理想。
年輕的時候,我也總是幻想自己能做很大的事,後來才知道自己做不了多大,所以致力於做小而美的商學院。
年輕的時候,我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改變一切,後來才知道努力本是生命該有的狀態。
但是,我也一直在實踐我自己說過的那句話,凡事“做,就好了”,並且在不斷做事的過程中有所體悟。在經歷了很多事之後,我想明白了很多。
不再渴望外在的成功,更願意關注內心的成長。
不再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更關注自己內心對自己的認可。
不再為了擁有更多而向外索取,更願意因為想去做點什麼而向內索求。
不再用別人喜歡的方式生活,更願意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
也許這就是一種回歸,讓人生回歸到平凡。讓內心回歸平凡、回歸真實,看清楚自己是誰,知道了該做什麼比想做什麼更有意義。
半生已過,學會了放過,不為往事只為餘生。
現在,在工作之餘,我只想讓自己安安靜靜的獨處,並在獨處中自省,審視人生,希望我的這點領悟也能讓你有些許啟發。
誰都希望歲月靜好,我也一樣。但是經歷過2020年的新冠疫情和經濟下行以後,我只想說哪裡有什麼歲月靜好,我們不過是2020年的倖存者而已,而即將步入2021年的我們也許又要被無情的碾軋一次。
我們總是對新的一年充滿希望,但是新冠疫情的再次爆發讓這希望變的渺茫。也許真如網絡上流傳的那樣,2021年又是過去十年最壞的一年和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這已經是第三個年頭被賦予這樣的說法了,說白了不就是一年不如一年嗎?如此,2021年的不確定性怎麼能不讓人在希望中憂心忡忡呢?那麼,2021年我們將要面對的是什麼?我想只有老天知道,而我們也唯有順應天時,做好充足的準備。
關於如何應對疫情帶給我們的影響,我在2020年專門寫給泰山管理學院校友們的一封信《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充足的準備》一文中已經寫過了,我說不要做線性思考,當年的非典3個月就過去了和新冠疫情何時結束沒有任何的必然關係,只是當時相信我這麼說的人不多。我想,今年的疫情和去年相比也是如此,沒有什麼可參照性,可能很快就過去了,可能是半年、一年,也可能要更久。如果是2-3年,未來會是什麼樣子?我們要怎麼辦?我們是否做好了應對的準備?我想,這是擺在我們每一個做企業的人眼前必須思考的問題。
所以,2021年最好的祝福就是回歸平凡,活著,迎接未來,迎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