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

《马蹄》第二讲(3)贵族精神的没落


Listen Late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贵族精神的没落

“澶(chán)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什么叫“澶漫”?就是纵逸无拘。本来人是很朴实的,非得要搞一系列的礼乐刑政出来,弄得人们不知所措。“摘僻”就是纠正他人的行为,纠正他人的行为到什么地带去呢?到礼乐刑政的地带上。礼乐刑政就是规范人的,就是要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规中矩,不出乱子。如果过于强调圣人的礼乐刑政,就会给社会原本自然顺畅的生活习俗带来麻烦。

我们看现在小学里、幼儿园里,也在学周礼、汉礼,教小孩与人见面时,行孔夫子式的九十度的鞠躬,我看见就别扭。我是最怕繁文缛节的,最怕拘礼,因为我是散漫惯了的人,不愿受规矩和章法的约束。如果谁跟我拘礼的话,我就坐立不安,感觉很麻烦、啰唆和累赘。大家可以文质彬彬、客气一点,但太客气就太累人了。另外,拘礼首先要纠正他人的失礼之处,随时都想着对别人的言行举止拈过拿错,这样相处起来也很麻烦。当然无礼也不好,无礼就是放肆。我既不放肆,也不刻意去循规蹈矩,就这样自然、自在地过日子,多爽快啊。

礼乐是西周初年,周公时为诸侯、贵族们搞的,一直延续到春秋时代,不是贵族哪有资格玩礼乐?现在很多人学古琴,有点钱的、有点身份的,甚至把自己的小孩都送去学古琴。这是用来调养心性,不是学来应酬的。在古代的贵族社会中,在孔夫子的时代,在外交礼节上,或者士大夫们互相交往的时候,必须尊重礼乐,懂得礼乐。孔子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这也算是那个时代特色吧。

昨天中央电视台《楚国八百年》谈到“宋襄公之仁”。齐桓公去世后,楚成王终于有机会称霸中原了,但是宋襄公也想称霸,于是就有楚成王和宋襄公的“泓水之战”。宋国的部队已经列好阵势了,楚国的部队还没有渡河。宋国的将军提议说,趁楚国还没有渡河,半渡而击,我们肯定百分之百打胜仗。宋襄公说这个不合礼,不能打。楚国渡河以后,队列还没有编好,宋国的将军又说,现在打吧,一鼓作气打过去,肯定把楚国人打败了。宋襄公说,“不鼓不成列”。楚国军队列好阵式后,宋国就打不过楚国了,因为宋国军队没楚国多,武器也没有楚国好,这样打仗怎能不败!所以后世都说“宋襄公之仁”是迂腐。

实际上春秋的时候,诸侯们打仗,是贵族之间的战争,老百姓是没有资格参加的。而且就是几十、几百乘战车,双方列好阵形后,就像奥运会比赛一样,先讲规矩,必须讲礼。阵势摆好后,你击鼓他击鼓,大家开战。开战以后,胜了就胜了,败了就败了。胜了也会优待俘虏。但那时楚国是南方的蛮族,哪里讲什么规矩?所以孙子兵法就是玩“诡道”,就是以诡道取胜。自从孙子兵法的谋略机变、法家的奖罚制度出来以后,就把中国贵族精神中的礼教扫荡一空。因为春秋时期打仗,比的是周礼,谁遵循了周礼,谁就站稳了“名正”这个立场,就有理。

孔夫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那个时候贵族气质和贵族精神不是有目的的,春秋之后,为了达到目的开始不择手段。不择手段就是孙子兵法的精要,排斥在华夏外的楚国凭什么与你讲这个“礼”?如何看待中国的贵族精神,如今都有分歧、有争论。虽然庄子对这个“礼”持批判态度,但并不是站在法家、兵家角度来谈的,庄子是非功利的,而法家、兵家则是绝对的功利主义者。

大家都知道《左传》中“曹刿(guì)论战”这则故事:“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这个是贵族们的事,是“肉食者”的事,跟我们乡下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啊?春秋时期打仗是贵族之间的事,老百姓可以不参与,也未必需要“乡人”们参与,敌对的双方也不去骚扰老百姓。到了战国时期,攻城略地、抢人屠城,把老百姓作为俘虏和战利品。“而天下始分矣”,全天下的道德价值观念就大变样了,人心的裂变开始了,而且无法止步了。

 

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

“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牺尊”是什么呢?大家看到商周时的青铜酒器,酒樽有的是牛头的、有的是羊头的、有的是虎头的。“牺”就是牺牲,就是用作祭祀时的酒樽。“纯朴不残”,不管是土也好,木也好,金属也好,变作器物后,它的“纯朴”也就被“残”了。“白玉不毁”,白玉深埋在山里,跟人类有什么关系?但是到了贵族社会,都需要用玉做“珪璋”一类的礼器,作为贵族身份的标志,这样白玉就被赋予了社会性,而失去了原本的自然性。

“道德不废,安取仁义!”如果大家都是道德充实的,自然性的道德没有被抛弃,那么社会性的仁义又有什么用呢?没有用嘛。在家庭里,夫妇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还需要讲仁义吗?在家庭里是不需要讲仁义的,每个人都是亲缘关系。夫妻之间、父子之间讲仁义就成了虚伪了。如果在家庭里讲仁义,真是不知道这一家子是怎么搞的,就有点滑稽和可笑了。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By 万万读书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