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

《马蹄》第二讲(5)伯乐错在哪里


Listen Late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伯乐错在哪里

“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dì)。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yīn)扼鸷(zhì)曼诡衔窃辔(pèi)。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伯乐之罪也。”

作为自然的马,在草原上吃草、饮水,欢喜的时候“交颈相靡”。一家子的马兄马弟、马姊马妹、公马母马,欢喜的时候大家就互相“交颈相靡”,发脾气的时候就“分背相踶”。公马争斗时,不像牛羊那样以头相撞,也不像狮子、老虎使用坚牙利爪,马主要的攻击方式就是用后蹄“相踶”。马的本事就是如此而已,没有什么更多的了,我们看小孩子打斗时能有多大的能耐?没有多大的能耐。

“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这是对前面“烧之,剔之,刻之,雒之,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之后,进一步对马的“人治”。“衡”是什么呢?我们看见耕田的牛,脖子上要套个东西;拉车的马,颈上和肩头上也是有个东西,把它垫住。背后一个木杆绳索,通过马的肚皮,就牵着马车跑路了。“扼”就是马嚼子和缰绳。“月题”就是在马额头上装饰的花纹,用丝绸或麻布,镶上金属的装饰品。

“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伯乐之罪也”,野生的马很简单,“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互相嬉戏或打斗一下而已。但是马被人驯养以后,就不一样了。“介倪”,你给它套套子的时候很不高兴,眼睛斜着看你,发脾气,很委屈。“闉扼”,要去干活了,把马从马槽里面牵出来,上套的时候,马总是左摆右摆,不愿意被套。有脾气的马乱蹦乱跳,往往要套若干次才能套上,它实在不愿被套而失去自由。“鸷曼”就是要想方设法从你的约束下逃跑,摆脱羁绊。“诡衔窃辔”,给它安上马嚼子的时候,马要咬,不愿接受人类给它的约束,想逃出这种桎梏。

“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那些反抗的马,野性十足的马,都不甘受人的支配,想尽办法跟你闹腾。人在驯化马的过程之中,马反抗人的狡黠也出来了。还不仅仅是马,狗、牛、驴、骆驼都有偷懒的时候,也有对付人的方法。当然人一眼就看穿了马牛的伎俩,所以它们也没办法,只得乖乖地服从人。

马本来是很朴素的,现在在人的调养下,马知道反抗,马知道这样不干,那样不干,这个是“伯乐之罪”。现在把小孩子送到学校去,特别是幼儿,很多都会想方设法给父母设难题、提条件,给老师惹麻烦。古时没有幼儿园,不论城市乡村,孩子都在家里自养,哪有今天小孩子那些麻烦人的心理。

庄子在这里,讲得很刻薄辛辣,对社会性的批判毫不客气。庄子在其他篇章里,如在《骈拇》《天地》《天道》《天运》中,在《在宥》《缮性》《刻意》中也在谈这些事。庄子的三十三篇除了《齐物论》《秋水》等少量篇章里大谈义理,在《大宗师》《达生》《山木》等篇章里谈怎么修道外,几乎每一篇都涉及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矛盾。我们应怎样去料理呢?对修道的人而言,首先要淡化社会性,如果社会性淡化不了,就会与自然性处在尖锐的矛盾之中。

如今生态形势严峻,森林被砍伐殆尽,湖泊大量消失,大量的沃土被城镇化、工业化了,水污染、空气污染,中国东部和中西部的都市圈都在雾霾的笼罩之下,强雾霾占到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啊!看美国、日本的气象卫星图,整个华北的雾霾漂洋过海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整个华北、长江中下游,四川的成都和重庆上空的雾霾,太可怕了。这就是如今人和自然的关系。有人把中国北京、上海和首尔、东京、纽约比较,中国的生态环境真的是很可怕。整个华北平原基本没有绿色,长江中下游的绿色也不多。全中国成片的绿色只有大兴安岭、云南的少数地方,四川的少数地方有点绿色。大多数都是黄色、褐色。这个就是人类和自然的矛盾,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能否继续生存下去了。

就个人而言,在珠三角地区工作的节奏很快,成都好一点,成都人懒散,社会性比北京、上海、广州弱一些。“北上广”的人社会性就越来越强,人的压力、疾病特别是心理疾病越来越多。作为社会的细胞,每个个人必然承担着社会与自然的矛盾,离开了具体的个人,就无所谓社会。所以社会与自然的矛盾,真正担当的还是具体的每一个人。作为具体的人,如何解放自己被桎梏的自然性,如何减少、淡化过分膨胀的社会性,最终从社会性的桎梏、牢狱之中解脱出来?佛教讲解脱,道家讲逍遥,我们怎样使自己在社会性中解脱而得逍遥?

总而言之,贪嗔痴慢疑这些“烦恼”是社会性的,不是自然性的。自然性仅仅就是温饱问题,是“食色性也”而已。吃饱肚子不受寒凉,这个是最简单的,要满足也很容易。吃饭是自然性的,而吃一千元一桌的酒席,一万元一桌的酒席,还是十万元一桌的酒席,则是社会性的问题。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生子养育后代是自然性。所以《易经》咸卦讲:“咸,亨,利贞,取女吉。”上古时代,男女婚配是自然之事,“桑林之会”是下层民众男欢女悦的自然交往和婚配的场所,没有门当户对之说,没有20世纪时经济困难期间“三转一响”类的“聘礼”,更没有如今的房子、车子、(钱)折子、帽子(文凭)、椅子(官位)这类新“五子登科”的扭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质朴时代的情境,如今只有在古代的诗歌中得以一见了。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By 万万读书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