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專欄作家吳奕軍先生。
2015年3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上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這個概念,表示要促進中國製造業升級,期許中國十年內能在十大科技領域成為世界的領導者,包括電動車、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軌道設備、電力設備、農機設備、醫療生技、先進資訊科技、自動化機床機器人等。當時聲稱,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達成從「製造大國」變身為「製造強國」的目標,到2035年,中國的製造業將達成趕超德國和日本的目標。
這個看起來雄心萬丈的計劃,得到了全世界的注目,也受到了批評。美國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在2018年說,「在我看來,中國肆無忌憚地公布了『中國製造2025』計劃,相當於向其他國家宣布:我們將主導未來所有的新興行業,你們的經濟根本沒什麼未來了。」他並且指出《中國製造2025》計劃是美方的主要狙擊對象。
在中美貿易戰開打之後,特別是中興電訊公司受到美國制裁之後,在現實面前,中國的宣傳部門下架了「厲害了,我的國」這類自我吹噓的宣傳。到六月底,中國的宣傳部門進一步下令,不能再提《中國製造2025》,否則要追究責任。能夠把政府工作報告當做敏感詞查禁的,也是讓人驚奇的一件事。路透社的報導說,中國政府已開始淡化對「中國製造2025」計畫的宣傳力度,但是在執行上不會變調。
日前,美國《紐約時報》發表一篇專欄文章,題目是:為什麼美國無法阻止中國製造2025走向成功?認為這個計劃已經啟動,不會停下來。
專欄作家吳奕軍先生,日前在上報發表一篇文章,題目是:就算美國不防中國製造2025也難成功。對此問題做出了深入的剖析。今天節目訪問吳奕軍先生,來談談他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