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擔任訪問學者的天安門屠殺親歷者和文獻研究者吳仁華先生。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高層官員相繼發表對中國政策的演說,包括:6月26日,國家安全顧問羅伯特·奧布萊恩( Robert O'Brien)發表《中共的理想與全球野心》,指出美國外交政策1930年以來最大的失敗,就是對中共的誤判。7月7日,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雷(Chris Wray)演講的題目是《中國政府和中共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的威脅》。7月16日,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在福特總統博物館發表演講,列舉中共二十多年來,處心積慮,不擇手段企圖佔領全球經濟和科技制高點,要用他們的獨裁制度和金錢勒索,滲透美國、控制世界。七月二十三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加州尼克森紀念圖書館外,發表題為《共產中國與自由世界的未來》的演講。進一步為這一連串的政策宣示做了清晰的總結。
蓬佩奧表示,尼克森總統訪華所開啟的美國對華接觸戰略,已經被過去的近半個世紀的實踐證明是行不通的,「如果我們想要擁有一個自由的21世紀,而不是習近平夢想的中國世紀,與中國盲目交往的舊範式已失敗,我們決不能繼續,也不能重複。」
在這樣的格局下,台灣在經歷了美中貿易戰、香港反送中運動、2018年和2020年兩次大選的衝擊和震盪之後,逐步站穩腳跟,前景看好。但是面對國際局勢和兩岸關係大格局的結構性改變,台灣如何反省和調整對中國的政策?我們對於中國大陸的研究與了解足夠嗎?是不是有什麼須要重新檢視的地方?今天節目我要訪問來到台灣超過一年以上時間的中國民運學者吳仁華先生,來談談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