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November 16, 2021《动物宝宝和妈妈》 - 一套必须吹爆的动物认知绘本快速标签:#认知绘本 #动物文字作者:小森厚(日)插图作者:薮内正幸(日)翻译:黄锐适读年龄: 2~4岁认知绘本是小宝宝们通常会接触的第一种类型的绘本,也是他们接触的第一本书,基本上有了小宝宝的家庭里都会备上那么几本。也正是因为这种刚需使得市面上充斥着各种用机器快速绘制,成本低廉的印刷品。这些产品通常颜色过于鲜艳,动物形象则呆板而机械,完全失去了动物的生命力。这本书则完全不同,看看下面的对比图你就能明白我在说什么。这本书的绘者绝对是本着毫发毕现的原则在创作这些动物,可以说是完全不惜力。在他的笔触下,这些动物都仿佛有生命般,从丛林深处向我们徐徐走来,眼神里充满了故事,好似下一秒就要开口向我们诉说。正如豆瓣网上的评价说的,”每一根毛发、每一处肌肉运动清晰可见,动物宝宝的调皮神态以及母子之间的温情跃然纸上”。本书的绘者薮内正幸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动物画家,有“动物绘画第一人”之称。而文字作者则是日本著名的动物学家,在动物园一线工作了50多年,强强联手创作出了这套认知绘本,绝对是让孩子们大饱眼福的最理想的动物认知绘本(没有之一)。...more3minPlay
November 09, 2021《下雨了,它们去哪儿?》- 让阅读在故事结束之后进一步发生快速标签:#科普 #农场动物 #自然现象文字&插图作者:热尔达.穆雷(荷兰)翻译:孙敏适读年龄: 7~9岁和大人们不同,孩子们将下雨看成又一个难得的玩耍机会。那动物们又是如何看待下雨的呢?它们是会像孩子们一样喜笑颜开,还是像成人一样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看了本书就会知道,昆虫和会飞的鸟类普遍不怎么喜欢下雨,它们会找个地方把自己藏起来。还有一些动物则会在雨中嬉戏,另外一些动物很特别,它们只有在下雨的时候才出现。那究竟是什么样的特性让它们在下雨天有不同的表现呢?雨天还有一个重头戏-彩虹。怎样才能看到彩虹呢?以及退回一步,雨又是从哪儿来的呢?你应该也看出来了,这不是一部以故事情节见长的绘本,可它的优点则是它的延展性 - 因为顺着所有这些问题,你可以鼓励孩子去找到答案,进行知识拓展,也可以依样画葫芦来一次特别的雨中亲子之行,去找一找故事里提到的那些动物,是一个会让阅读在故事结束之后进一步发生的典型。...more12minPlay
November 02, 2021《这是什么队列》- 原来动物们也喜欢排队快速标签:#悬念 #耐心文字&插图作者:大村知子(日)翻译:蒲蒲兰适读年龄: 3~5岁是什么让森林里的动物们全体出动大排长龙?这是这本图画书从封面开始就营造的悬念,而答案则要到整本书的2/3处才揭晓。好在这个悬念展开的过程作者也是花了相当的心思,每一幅图片都充满了各种有趣的细节,让孩子(以及像我一样心急的成人)不会在谜底揭晓之前失去兴趣。当我们的好奇心被推拉到最高点的时候,BOOM! 答案出现了!如此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看完之后,连我自己都想排队去尝试一下。那究竟是什么好东西这么吸引人?快到下面的图片里去找找吧。P.S.热爱自己创作的小朋友也可以试着改写这个故事的结尾,快想想还有什么东西能让动物们大排长龙的呢?...more15minPlay
October 26, 2021《外婆家的马》- 外婆家,那个让我们放开胆撒欢的地儿快速标签:#隔代亲情 #想象力文字作者:谢华插图作者:黄丽适读年龄: 5~7岁如果说这世上真的有无条件的爱,那祖父辈对于第三代的爱应该是最接近的了。可能是因为放下了很多无谓的期待,祖父母们通常对自己的孙辈只有无尽的宠溺和接纳,而祖父母的家也通常是孩子们放开胆撒欢的地儿。就像这个故事里的小东西,跑到住房并不宽敞的外婆家养起了“马”。这些马是虚构的,可是小东西和"马儿们"的互动却是实打实的。客厅里有“马儿们”打翻一地的食物;浴室里“马儿们”花式洗澡弄得水花四溅;卧房的地板上堆着各种毯子被子给“马儿们”打地铺用,想想都觉得心累。而且随着“马”的数量越来越多,外婆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每天收拾完累到直接坐在椅子上打瞌睡。但她没有责怪,没有怨言,还是一脸笑呵呵,还配合一起演出,给"马儿们"轮流举办生日派对。当然,"马儿们"也不是尽添麻烦,有一天小东西就牵着其中一匹棕色大"马"驮着外婆去超市买东西呢。怪不得外婆家(奶奶家)会成为那么多人心中无限怀恋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几个痴痴爱着我们的人儿。...more7minPlay
October 19, 2021《好朋友》 - 这是友谊最美的模样快速标签:#友谊文字&插图作者:赫姆.海恩翻译:王真心适读年龄: 3~5岁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好朋友当然就是要整天整天地在一起的,就像故事里说的“好朋友是永不分离的“。世界就是一个大型游乐场,有那么多东西值得去玩,去探索,甚至去冒险,有朋友们在,自己便不再害怕。遇到困难,大家合力克服。出现分歧,共同讨论,协商解决。这些共同的经历也让他们愈发地密不可分,就好像他们真的是一体的一样。直到某个时刻,他们突然意识到,并非如此。他们还是存在不同需要的不同个体,为了各取所需,他们需要短暂的分离。不过不用担心,分离并不会让他们的感情淡却,只会让他们的心靠得更紧。...more5minPlay
October 12, 2021《三十六个字》- 用三十六个汉字串起的一天快速标签:#趣味汉字 #汉字的由来文字&插图作者:阿达编绘适读年龄: 5~9岁《三十六个字》改编自一部面世于上世纪80年代的动画短片,它巧妙地用三十六个象形字讲述了某个古人普通又不寻常的一天。红“日“当头,清”山“秀“水”,男子骑着“马“,越过宽广的“田”野,穿过茂密的“竹”林。男子用树“林”的“木”头做了一艘“船”,去大海里捕“鱼”,接着遭遇了一场有趣的历险...这个设计精妙的故事不但让每个文字都鲜活了过来,也能让正当识字年龄的孩子一窥汉字背后那悠远又博大的文化渊源。针对年龄稍大的一些孩子,大可以乘此机会介绍一下汉字的与众不同(比如独体单音,单音四调,拼音的由来等),加深他们的认同感,可以适当降低他们学习语言过程或早或晚会出现的一些负面情绪(懂的都懂)。和同名动画短片,配合一起收看,效果更好。...more10minPlay
October 08, 2021《乒乒和乓乓钓大鱼》- 吹牛靠的是想象力快速标签:#吹牛 #想象力 #友谊文字&插图作者:宫西达也(日)翻译:熊春 蒲蒲兰适读年龄: 3~5岁好朋友乒乒和乓乓一起去冰上钓鱼,也不知道是技术不行还是运气不好,上了钩的鱼最终总能成功逃脱,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自我吹嘘———它们曾经如此接近过的鱼有多么肥美,长着巨大肚子的刺豚,顶着大脑袋的章鱼,身子又粗又长的鳗鱼等等。两个人越说越离谱,都想要证明自己的鱼才是最大最厉害的(毕竟也没真钓上来,都是薛定谔的鱼)。和现实生活中牛皮越吹越大,总想要压过别人一头的小不点们毫无二致。这本书也让我联想到苏斯博士的《麦格池塘幻想曲》(McElligot's Pool)的名句“你永远也说不准下面到底在发生些什么“。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吹牛吹的就是想象力,不怕没人信,只怕没意思。而且想象力也是链接有限的现实世界和广袤的未知世界的桥梁,让我们对枯燥的现实世界多一些容忍。这样想来,只要不是歪曲事实,吹牛还有疗愈作用呢。...more7minPlay
September 28, 2021《如果你到地球来》- 那些有关地球的最重要信息快速标签:#地球概况 #包容文字&插图作者:苏菲.布莱克尔(澳大利亚)翻译:郝景芳适读年龄: 5~9岁如果有一组外星旅行团要来地球参观,而你碰巧是那个随团导游,你会如何向“他们”介绍地球呢?真是一个能引发大量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值得在导入本书作者的答案之前就和孩子们好好脑力激荡一下。你很有可能会发现,我们给出的答案往往受到自身生活经历和环境的限制,而无法反映出整个地球的全貌,后续问题也自然而然地被引出- 对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我们究竟有多了解呢?那些生活在其他地方的人会给出怎样的答案呢?如果我们和他们给出的答案天差地别,那哪个答案才是真相呢,还是每种答案都是真相的一部分?我们要不要试着跳脱出自身的视界,从一个更高远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我们的蓝色星球?所以,这不仅仅是写给外星人的地球概要,它更是向所有生活在其上的地球人发出的呼吁- 让我们善待彼此,因为我们都是这个美丽星球的一份子。...more10minPlay
September 22, 2021《林桃奶奶的桃子树》- 分享让这个世界更美好快速标签:#回馈 #分享文字&插图作者:汤姆牛适读年龄: 3~5岁林桃奶奶的院子里种了一棵桃树,到了结出果实的日子,动物们都蜂拥而至。林桃奶奶慷慨地和所有动物分享这些美味的桃子,哪怕只剩下最后一个,林桃奶奶也把它摘下做成蜜桃蛋糕,用来和小乌龟们一起配着下午茶吃。更神奇的是,第二年,动物们经过的地方都长出了桃树,都结出了像林桃奶奶院子里一般鲜嫩的桃子?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分享”是一个在3~5岁的小朋友和他们的父母之间经常出现的高频词汇,而与此对应的则是他们与日俱增的社交欲望和领地/所有权意识,以及这两种需求间自带的冲突属性。强迫孩子分享肯定不是最佳解决方案,这本绘本用图文方式呈现了另外一个答案 - 分享能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孩子们即使在这个阶段无法直接表达这个意思,但是我相信它就像那些桃子的种子似地,将在他们的心理悄悄地生根发芽。...more5minPlay
September 14, 2021《喵呜》- 一个乌托邦式的美好寓言快速标签:#刻板印象文字&插图作者:宫西达也(日)翻译:彭懿适读年龄: 5~7岁老鼠看到猫就害怕就逃跑是因为它真的本能地就知道猫的危险性,还是在后天的时候被其他前辈灌输了这样的印象呢?如果是后者,那老鼠们岂不是从来都没有机会和一只真正的猫打交道,而只是和想象中的与凶恶画上了等号的猫在玩你追我逃的游戏?那假设有这么三只老鼠,恰好没有被灌输这样的印象,它们和猫的互动会是如何的呢?这正是本书要展开的一场心理实验。三只小老鼠非但没有一看到猫就逃,还给予了他最大的善意。而这种善意最终也从猫那里获得了回应。这四个动物之间的故事完全跳脱出了读者们固有的老鼠和猫两种动物之间紧张不安的关系的刻板印象,而是全然的开放,松弛,充满信任,像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美好寓言。...more7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