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FAQs about 那些年你教会我的事:How many episodes does 那些年你教会我的事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6 episodes available.
September 03, 2025老员工为何是企业的磐石?Veteran employees: The rock of every business“老员工是企业的磐石。” 对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行长史炜来说,传承至关重要。老员工在公司的角色是对年轻员工手把手教授,传道授业解惑。 在中行服务近30年的中行新加坡分行前副行长林润棠指出,这些年他在公司一直致力于传承,奋斗以及拉近中国员工和新加坡员工在语言和观念的差距。 当年,中行曾计划拆掉重建新加坡分行,但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建议一定要保留原先的老建筑。 此外,陈嘉庚当年是中行新加坡分行的总行官股监事。由于考虑到银行的日后发展,因此建议中行新加坡分行大楼从6层增建至17层。 这一集的《那些年你教会我的事》 ,听中行新加坡分行行长史炜与中行前辈 —— 新加坡分行前副行长林润棠,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以及陈嘉庚长孙陈立人谈老员工为何是企业的磐石。 建国60年之际,华文媒体集团推出6集视频播客系列《那些年你教会我的事》,邀请师生对谈,念一生的情谊。以重温回忆的方式向建国历程中默默耕耘的华文教师,献上敬礼。每逢星期三更新。围绕谢师展开的项目还包括“校园时光机”虚拟特展及9月6日的千人谢师宴。欲知更多详情,请前往专页查询。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more16minPlay
August 27, 2025我们是第一批经历教育转型的师生 As the first batch who converted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medium“我记得当时的感觉就是天大的危机,尤其是对教地理、历史和经济的老师来说, 一下子要转换语言来教学,真的是很难很难。” 1970年代,本地学校逐步转用英语为授课媒介。当时在淡马锡初级学院教经济的吴中博,成为第一批经历教育转型的老师。 短短一个月内,需要从华语改为用英语讲课,这对吴中博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吴中博坦言,在他用英语主讲第一堂经济课后,自觉讲得不流畅,甚至一度写下辞职信。 而他的学生陈家才当时也面临同样的难题,在短时间内需要适应用英文上课、答题。“对华校生来说,用英文教学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因此在学习方面感到非常困难。” 点击音频,了解转换教学语言带给这对师生的挑战与转机。 建国60年之际,华文媒体集团推出6集视频播客系列《那些年你教会我的事》,邀请师生对谈,念一生的情谊。以重温回忆的方式向建国历程中默默耕耘的华文教师,献上敬礼。每逢星期三更新。围绕谢师展开的项目还包括“校园时光机”虚拟特展及9月6日的千人谢师宴。欲知更多详情,请前往专页查询。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more16minPlay
August 20, 2025我们在特选中学这样学华文 How SAP school students learnt Chinese“以前,我们每周要背10到20页的成语词典。如果没有当时打下的基础,现在可能连华语都说不出来了。” 特别辅助计划(Special Assistance Plan)于1979年开始推行;圣尼各拉女校是当时九所特选学校之一,而星展集团总裁陈淑珊和南洋艺术学院院长苏惠兰则是这个计划下的第二届学生。 作为特选学校的学生,她们需要以第一语文水平同时修读英文与华文。 陈淑珊和苏惠兰共同的华文老师潘英华回忆道,当时学生的华文程度有待提高,老师只能采用填鸭式教学,要求学生背成语词典、读名著、写周记、做读书报告等。 点击音频,了解当年特选学校的华文教育情况以及学生们有哪些共同回忆。 建国60年之际,华文媒体集团推出6集视频播客系列《那些年你教会我的事》,邀请师生对谈,念一生的情谊。以重温回忆的方式向建国历程中默默耕耘的华文教师,献上敬礼。每逢星期三更新。围绕谢师展开的项目还包括“校园时光机”虚拟特展及9月6日的千人谢师宴。欲知更多详情,请前往专页查询。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more18minPlay
August 13, 2025教高才生的苦与乐 The hardships and joys of teaching gifted students“为什么?为何不能这样?” 这些尖锐的提问,是否正是你对高才生的印象?面对层出不穷的疑问,你是否会感到难以招架? 然而,在莱佛士女子中学前母语部主任林振南的眼中,高才生并非“难搞”,反而充满可贵的正义感,路见不平,他们会义无反顾地拔刀相助。 本集《联合早报》播客系列《那些年你教会我的事》,林振南老师分享他如何以独特的方式引导这些学生,并揭示他的教学理念如何照亮两位学生张永慧和汤雁凌的求学与人生之路。 建国60年之际,华文媒体集团推出6集视频播客系列《那些年你教会我的事》,邀请师生对谈,念一生的情谊。以重温回忆的方式向建国历程中默默耕耘的华文教师,献上敬礼。每逢星期三更新。围绕谢师展开的项目还包括“校园时光机”虚拟特展及9月6日的千人谢师宴。欲知更多详情,请前往专页查询。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more21minPlay
August 06, 2025王乙康忆母亲:她曾是用华语教数学的老师 Ong Ye Kung: My mum taught mathematics in Chinese“上小学时,讲华语周我是叽叽喳喳的,英语周我是没话讲的。” 卫生部长王乙康出生在讲华语背景的家庭,母亲曾是一名用华语教数学的老师,对他和哥哥非常严厉,考试没考好就会上藤条。 不过,在他进入中学前,母亲因身体原因提早退休。王乙康回忆道,也因为如此,母亲无需在语言政策改变时面临两难选择,要么改用英语教数学,要么被迫退休。 这一集的《那些年你教会我的事》,听王乙康如何回忆作为老师的母亲,以及对他影响至深的华文老师。 建国60年之际,华文媒体集团推出6集视频播客系列《那些年你教会我的事》,邀请师生对谈,念一生的情谊。以重温回忆的方式向建国历程中默默耕耘的华文教师,献上敬礼。每逢星期三更新。 围绕谢师展开的项目还包括“校园时光机”虚拟特展及9月6日的千人谢师宴。欲知更多详情,请前往专页查询。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more21minPlay
July 30, 2025老师教我三个月 我铭记终生 Remembering your teachings for life1984年,刘丹青从中学毕业后,选择到华中初级学院(华侨中学高中部前称)就读三个月。 在华初的短短三个月里,他有幸结识了冯焕好老师。虽然只和老师相处了三个月, 老师却在他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目前,刘丹青是国大杨潞龄医学院教育副院长及内科系客座教授,同时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风湿病科高级顾问医生。他在2024年获得了全国卓越临床医生教育家奖,在颁奖礼上也感谢了冯焕好老师。 他为何会感谢冯老师?冯老师为何让他印象深刻? 这一集的《那些年你教会我的事》,听华中初级学院前教师冯焕好和她的学生刘丹青回忆在华初的点点滴滴。 建国60年之际,华文媒体集团推出6集视频播客系列《那些年你教会我的事》,邀请师生对谈,念一生的情谊。以重温回忆的方式向建国历程中默默耕耘的华文教师,献上敬礼。每逢星期三更新。 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more22minPlay
FAQs about 那些年你教会我的事:How many episodes does 那些年你教会我的事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6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