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政权的建立,由于获得江东世家大族之拥护而更加巩固,但是当江东世族地主如周、沈二族的武装力量无限发展,威胁到东晋政权的存在时,那么,它就会回过头来打击江东世家大族如周札、沈充者流;但是假使其他江东世家大族对东晋政权还能起一定的支持作用,那么也必然会迫使北来的世家大族作出适当的让步。同样的道理,当北方的世家大族不严重损害江东世家大族的经济利益时,江东世家大族也还能与北来世家大族和平共处,共同维护东晋政权;假如江东世家大族的经济利益遭到严重损害,他们不但不肯发挥支持东晋新政权的作用,甚至会不惜一切来拆新政权的台。东晋政权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必须迅速解决。于是北来的世家大族就转而去开发东土--浙、闽,这就是说为了避免南北两大地主集团间的经济冲突,北方流播南下的世家大族着重向东土发展经济势力,不要尽在太湖流域一带求田问舍,江东世家大族在太湖流域的经济利益,是应该尊重而照顾的,这样,南北两大地主集团的关系才会好转。而这时在会稽一带的世家大族如孔、魏、虞、谢四姓?,他们的势力,远不及太湖地区吴郡的顾、陆、朱、张以及吴兴的丘、沈诸族。于是以王、谢为首的北来世家大族率其宗族、乡里、宾客、部曲,纷纷流寓到浙东会稽一带,进而又发展到温、台一带,林、黄、陈、郑四姓则移居福建。从此,南北两大地主集团之间,便从地域上划分开各自的经济势力范围,从而两者间激化着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取得一定程度上的缓和。这样,两大地主集团此后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共同维持了江左偏安之局,有二百七八十年之久。
江东世家大族虽然经过一定的斗争过程,使得他们的既得经济利益不受到损害,但是在参加政权领导工作方面,无论在东晋抑或宋、齐、梁,比起北方世家大族来,还是相形见绌。《南齐书·张绪传》称:“张绪.....吴郡吴人也。......太祖(萧道成)....欲用绪为尚书]右仆射,以问王俭(王导五世孙)。俭日:‘南士由来少居此职。'褚渊在座,启上日:....江左用陆玩、顾和,皆南人也。'俭日:‘晋氏衰政,不可以为准则。'上乃止。”《南齐书·沈文季传》:“世祖(萧赜)谓文季日:‘南士无仆射,多历年所。'文季对日:‘南风不竞,非复一日。””可见“南士”在政治上的待遇,远不及北人,故南齐时,丘灵鞠(吴兴乌程人)曾恨恨地说:“我应还东,掘顾荣冢。江南地方数千里,士子风流,皆出其中,顾荣忽引诸伧渡,妨我辈涂辙,死有余罪。”"(《南齐书·文学·丘灵鞠传》)
在这里还应该补充几句话,南北两大地主集团间固然存在着矛盾,但是在怎样占夺劳动者的土地,怎样对依附农民进行更厉害的剥削的问题上,他们的利益却完全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