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講臺灣

南港VS內湖


Listen Later

台北水窗口 高傳棋執行長 分享-------------

內湖與南港兩地,不論是其自然環境、拓墾歷史、經濟活動、土地利用等都非常相似,所以在1920至1945年間,同隸屬於七星郡下的內湖庄,可說是出自於同門師兄弟。然從其境內最早創立的現代化學校的時間來看,日治初期內湖的區位角色較南港佳,所以在1904年成立錫口公學校(今松山國小)內湖分教場,1913年獨立改稱為內湖公學校。而南港則在1914年才成立錫口公學校南港分校,1918年獨立改稱為南港公學校。   


此外,相對於內湖鄉在1952年《臺灣省各縣市鄉鎮概況一覽》書上的記載,南港鎮「工業有電力修理廠1家、橡膠工廠3家、鐵工廠5家、木栓工廠1家、瓦工廠13家、紅磚工廠4家、石灰石採掘加工所2處、煤礦6處,商店則有糧食店、雜貨店、布店、百貨店等計127家。四十一年(1952年)度預算數為1,583,644元」。 

由上可知,戰後初期南港鎮不論是在工商產業或是年度預算上,都較內湖鄉要來得好。這點我們也可以從兩地在1950至1980年代,這近30年期間的人口變化來窺知一二。這30年間,南港鎮的人口數都比內湖鄉要來得多1至4千人左右。兩地在1960年代以前都屬於臺北市的郊區,至1967年7月1日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後,隔年與景美、木柵、士林、北投等鄉鎮一同劃歸為臺北市。1980年代以後,內湖地區的人口數快數成長,反而開始超前南港地區,全區人口數是南港的近兩倍之多,尤其是在1980至1990年這短短10年間,內湖區的人口就成長了近3倍。內湖區為何會有如此戲劇性的反轉呢?其原因在於捷運通車、劃定重劃區、成立科學園區。

百年的發展下來,內湖區的人口數排臺北市12個行政區中的第2名,僅比第1名的大安區少,然南港區的人口數卻排名在最後一名,比倒數第2名,面積只有內湖1/4的大同區還要少5千多人。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談天說地講臺灣By 明華, R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