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

南朝世家:掌权秘辛与豪门盛宴


Listen Later

南朝如何以庄园经济作后盾铸就气势磅礴的政治圈层?世家大族是如何通过担任秘书郎等关键职位控制着人事选拔大权?带你一窥,世家崛起不仅仰赖政治操作,更有产业根基的支撑。深入浅出解析南朝四大豪族身份象征和剧烈社会动荡背后的权力逻辑。

世家大族子弟一开始做官,多先为秘书郎和著作佐郎。秘书郎员额四人,俸秩六百石,官品第四,分掌中外三阁的四部书籍;著作佐郎员额八人,俸秩四百石,官品第七,掌修国史和皇帝起居注的工作,这两种官,职闲廪重,地望清美,是世家大族高门子弟开始做官的最好阶梯。由于秘书郎员额不多,而许多世家大族子弟须挨次序递补空额,所以不能久任,做秘书郎的照例不到几十天或一百天,便可升迁1。吏部郎可以参掌大选,而选铨大权是和世家大族的切身利害有关系的, 因此除了吏部尚书必须由世家大族担任外,就是吏部郎也多由世家大族来担任。至于其他尚书台的台郎,在两晋时代,人选还比较重视,一到南朝,第一流的世家大族子弟嫌憎台郎工作忙, 谁都不愿干他了2。
此外,在中央的有些官位,品级虽不极高,却是清选,只有世家大族才能充任,寒人是不能染指的。如黄门侍郎员额四人,俸秩六百石(梁时秩至二千石),官品第六,以其地居“清切”(《宋书·殷淳传》),与散骑侍郎二官,有所谓“黄、散之职,故须人门兼美”(《陈书·蔡凝传》)之说。秘书丞,员额一人,俸秩四百石, 官品第六,官既清贵,历来对它的人选十分看重,刘宋时张绪为吏部郎,以琅邪王俭“人地兼美”(《南史·张裕传孙绪附传》),请政府任俭为秘书丞。梁武帝萧衍以吴郡张率为秘书丞,“引见于玉衡殿,谓日:‘.....秘书丞,天下清官,东南望胄(江东世家大族)未有为之者,今以相处,为卿定名誉””(《南史·张裕传曾孙率附传》)。梁武帝又用刘孝绰为秘书丞,对人说:“第一官当用第一人”(《梁书·刘孝绰传》)。他的所谓第一等人,当然还是从世家大族的门第流品来说的。南朝的世家大族做官,大都经历上述的这些过程,所谓“平流进取,坐至公卿”,故宋孝武帝刘骏以琅邪王僧达(王导五世孙)为尚书右仆射,而僧达“自负才地, 三年间便望宰相”(《南史·王弘传子僧达附传》.其后僧达孙王融,在齐武帝萧赜时期,“自恃人地,三十[岁内望为公著” (《南史·王弘传曾孙融附传》)。这些都可以说明他们政治地位还是相当的优越。当然,他们这种政治地位的优越,未尝不是以他们庄园经济基础的优越为前提的。陈郡谢混,“仍世宰辅, 门两封,田业十余处,僮仆千人”。混死后十余年,至宋元嘉中混妻东乡君死时,犹有“资财巨万,园宅十余所,又会稽、吴兴[南]琅邪诸处,太傅(谢安)、司空[谢]琰时事业,奴僮犹有数百人"(《宋书·谢弘微传》)。谢灵运在会稽始宁县的别墅,包含南北二山,有水田旱田,果园五所,竹林菜圃。琅邪王骞(王导六世孙)“有良田八十余顷”,在钟山大爱敬寺寺侧,“即晋丞相王导赐田"(《梁书·太宗王皇后传》)。会稽孔灵符“家本丰,产业甚广, 又于永兴(今浙江萧山)立墅,周回三十三里,水陆地二百六十五顷,含带二山,又有果园九处”(《宋书·孔季恭传》)。他们有了这种优越的庄园经济基础,自然不能不形成他们优越的政治地位。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魏晋南北朝史By 妙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