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讓博物館人透過無遠弗屆的廣播節目娓娓道出,每一個物件的生命史「你愛聽的臺灣」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與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合作,針對博物館中臺灣常民歷史文物收藏,以系列單元方式,透過每一集的典藏文物或展覽來分享、探討文物中不為人知的臺灣歷史以及博物館人眼中的歷史線索。經由博物館人與博物館的典藏文物,交織出一座空中的博物館。一方面開創不一樣博物館... more
FAQs about 你愛聽的臺灣:How many episodes does 你愛聽的臺灣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3 episodes available.
December 25, 2023EP13|看得見的台灣史-臺南府城裡的東南亞文化空間與談人:石文誠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副研究員)「地圖會說話,地圖要說話」地圖在現代民主社會,是一種發聲的工具,透過地圖要來表達我們的主張,跟對社會的關心。本集節目總共要談的地圖有三張,除了有原住民傳統領域地圖,以及台史博的所在地-台南安南區在地的居民所繪製的「鄭仔寮過去思想起」地圖。而臺史博在2017年舉辦「地圖很有事」特展時,於策展階段有一場地圖繪製行動,當時也完成一張臺南市區裡的「新臺客」(東南亞移民、移工)生活空間地圖,一起來聽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地圖故事。 ...more30minPlay
December 18, 2023EP12|看得見的台灣史-一個臺灣,各自表述與談人:石文誠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副研究員)一樣的地圖,不同的政治立場,表現出不一樣的地圖主題。國共對立時期,同樣的「臺灣省地圖」,有著截然不同的立場與製圖觀,地圖除了指路,也變成是政治宣傳的工具。 預計介紹文物名稱:臺灣省立體地圖,19562011.012.0354臺灣省地圖2020.006.0114.0002...more6minPlay
December 11, 2023EP11|看得見的台灣史-走過斯卡羅的地圖足跡與談人:石文誠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副研究員)為了解決恆春半島一帶海域常發生船難的問題,1875年英國人畢詩禮來到墾丁視察燈塔可能的建址,並且將自己遊歷的路線,畫成了南臺灣地圖。這張地圖也變成了外國人認識台灣的重要地圖,也將南臺灣推上世界的重要舞台。預計介紹文物名稱:南部福爾摩沙地圖,18852003.015.0102 ...more6minPlay
December 04, 2023EP10|看得見的台灣史-Taiwan還是Formosa?與談人:石文誠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副研究員)你知道嗎,地圖也有假的!真真假假中,也可以呈現很多故事本集「你愛聽的臺灣」,要藉由1704年英國的一位法籍〝假臺灣人〞 (GeorgePsalmanazar)所寫的一本介紹臺灣史地的專書《福爾摩沙變形記》,來談談似真又假的西方臺灣觀。 預計介紹文物名稱:福爾摩沙地圖,17052003.015.0179⭐2023 央廣 Podcast調查活動-五分鐘填問卷抽大獎!活動網址:https://2023appsurvey.rti.org.tw/zh...more30minPlay
November 27, 2023EP09|看得見的台灣史-裂成三塊的臺灣與談人:石文誠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副研究員)臺灣史裡的地圖,長的是什麼樣子呢?1596年西方荷蘭人所畫的亞洲地圖,裏頭的臺灣是裂成三塊的島嶼形狀外國人從海面上的角度觀看,用坐船的方式行經臺灣島時所觀測出來的模樣這也是最早臺灣在古地圖上出現的樣貌,反映了西方世界對臺灣島早期的認識。 介紹文物名稱:中華領土與海岸線精確海圖,15962003.015.0002⭐2023 央廣 Podcast調查活動-五分鐘填問卷抽大獎!活動網址:https://2023appsurvey.rti.org.tw/zh...more30minPlay
November 20, 2023EP08|看得見的台灣史-地圖中的台灣與談人:石文誠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副研究員)地圖不只是地圖,地圖很有事地圖不只是地圖而已,地圖常是因著人們的各種夢想及熱情的驅使而產生。地圖表面上是科學、客觀的,但實際上也是非常人性化的,地圖上所標示的國界、地名、經緯線等等內容,其實都蘊含著許多關於人的意志、人的故事在內。台灣歷史博物館有3000多件的地圖收藏,藉由地圖的典藏來一探台灣在不同時代、不同政權、不同族群眼中的樣貌。1.地圖/圖像讓歷史更具像2.古地圖的實用性3.地圖的繪製發展反映社會民主化的歷程⭐2023 央廣 Podcast調查活動-五分鐘填問卷抽大獎!活動網址:https://2023appsurvey.rti.org.tw/zh...more30minPlay
November 13, 2023EP07|聲音中的台灣史-錄音磁帶與談人:黃裕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副研究員)錄音磁帶,相對唱片來說算是較為晚近的聲音媒體,但保存狀況更值得讓人擔心。在不當環境下磁帶會脆化、脫磁,如何廣泛收藏保存,實在是很傷腦筋的事。博物館目前也在學習如何面對這樣的媒體當中,但似乎跟不上磁帶劣化的程度。綱要:磁帶的發明與原理/盤帶、匣式帶、卡式錄音帶/1978~2000/盤帶機、錄音帶轉製⭐2023 央廣 Podcast調查活動-五分鐘填問卷抽大獎!活動網址:https://2023appsurvey.rti.org.tw/zh...more30minPlay
November 06, 2023EP06|聲音中的台灣史-禁歌的背後故事與談人:黃裕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副研究員)1960到70年代,堪稱是唱片業的黃金年代,面對熱鬧的聲音市場,戒嚴政府企圖介入管控,於是官方與創作者之間展開政策與對策的交互磨合,有些有趣的案例,反映臺灣當時的文化生活實況。-1.天使唱片發行《高雄民謠:塩埕區長》唱片及封套2.海山、姚蘇蓉:今天不回家3.今天要回家⭐2023 央廣 Podcast調查活動-五分鐘填問卷抽大獎!活動網址:https://2023appsurvey.rti.org.tw/zh...more30minPlay
October 30, 2023EP05|聲音中的台灣史-33轉唱片與談人:黃裕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副研究員)約1957年開始,臺灣有密紋的唱片,1959年之後更幾乎改為塑膠製品,展開新的黑膠唱片時代。由於技術較普及、成本低,唱片如能大量暢銷可以大發利市,而且也有許多小眾的、不同族群的聲音被收錄。其中以歌手文夏33轉的黑膠唱盤最具代表性。-1.文夏33轉黑膠唱盤:亞洲唱片公司發行編號「AL-116」臺語歌曲專輯《文夏歌唱集》2.33轉黑膠唱片帶動唱片工業大眾化...more30minPlay
October 23, 2023EP04|聲音中的台灣史-曲盤裡的日治臺灣人(笑科唱片)與談人:黃裕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副研究員)78轉唱片在早期被稱為「曲盤」,臺灣市場以歌仔戲、流行歌為主,不過也有講話類的唱片,認真解讀後,可以聽到日本時代很不一樣的社會風情。文物綱要:日蓄發行東洋商標發行編號T101A(F1009)《実話:北兵拉路鰻》蟲膠唱片...more30minPlay
FAQs about 你愛聽的臺灣:How many episodes does 你愛聽的臺灣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3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