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路11:37】 说话的时候,有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同他吃饭。耶稣就进去坐席。【路11:38】 这法利赛人看见耶稣饭前不洗手,便诧异。【路11:39】 主对他说,如今你们法利赛人洗净杯盘的外面。你们里面却满了勒索和邪恶。【路11:40】 无知的人哪,造外面的,不也造里面吗?【路11:41】 只要把里面的施舍给人,凡物于你们就都洁净了。【路11:42】 你们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芸香,并各样菜蔬,献上十分之一,那公义和爱神的事,反倒不行了。这原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路11:43】 你们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喜爱会堂里的首位,又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你们的安。【路11:44】 你们有祸了。因为你们如同不显露的坟墓,走在上面的人并不知道。【路11:45】 律法师中有一个回答耶稣说,夫子,你这样说,也把我们糟蹋了。【路11:46】 耶稣说,你们律法师也有祸了。因为你们把难担的担子,放在人身上,自己一个指头却不肯动。【路11:47】 你们有祸了。因为你们修造先知的坟墓,那先知正是你们的祖宗所杀的。【路11:48】 可见你们祖宗所作的事,你们又证明又喜欢。因为他们杀了先知,你们修造先知的坟墓。【路11:49】 所以神用智慧曾说,用智慧或作的智者我要差遣先知和使徒,到他们那里去。有的他们要杀害,有的他们要逼迫。【路11:50】 使创世以来,所流众先知血的罪,都要问在这世代的人身上。【路11:51】 就是从亚伯的血起,直到被杀在坛和殿中间撒迦利亚的血为止。我实在告诉你们,这都要问在这世代的人身上。【路11:52】 你们律法师有祸了。因为你们把知识的钥匙夺了去。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阻挡他们。【路11:53】 耶稣从那里出来,文士和法利赛人,就极力地催逼他,引动他多说话。【路11:54】 私下窥听,要拿他的话柄。【路12:1】 这时,有几万人聚集,甚至彼此践踏,耶稣开讲,先对门徒说,你们要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就是假冒为善。【路12:2】 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路12:3】 因此你们在暗中所说的,将要在明处被人听见。在内室附耳所说的,将要在房上被人宣扬。
前言:
上个主日曾淼传道分享了人内心的亮光从何而来的经文,主耶稣藉此警诫法利赛人如果他们离弃了神的道他们的心灵就处在黑暗中了。今天我们分享的经文记录了主耶稣对法利赛人和文士非常激烈的责备。这些心被脂油所蒙的人,里面的黑暗极大,他们不知道自己内在的光景,反而对耶稣的言行表达诧异和不解,主耶稣就以责备和定罪的方式来刺激他们,试图让他们被刺痛,能看见自己可怜的生命状况,从而幡然悔悟。// 这一段话在马太的记录中更加详细和系统化,为一个八重有祸宣告,还可以类比以赛亚书五章六个祸哉的宣告。
场景
请吃饭
在路加的记叙中,这个对法利赛人和律法师的有祸宣告是在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吃饭时发生的,在一个法利赛人的家里,这是一个令人意外的场景。路加有意强调了吃饭的背景,因为能在一个饭桌上吃饭,能被邀请参加筵席,这通常表达了一种接纳和欢迎。// 主耶稣因为和税吏和罪人一同坐席吃喝而多次被法利赛人批评(五30,十五2,十九7)。
这不是法利赛人第一次请耶稣吃饭,在路加福音第七章就曾有一个名叫西门的法利赛人请耶稣去他家吃饭,但西门的邀请并非是出于真心想要认识耶稣,不是因为他对耶稣的言行心生钦佩和对真理的渴慕,想要更多交流或者请教,他请耶稣吃饭不像尼哥底母夜晚来求见耶稣那样的谦卑和尊重。西门请耶稣来吃饭是要近距离地观察耶稣,带着一种审视和距离感;而主耶稣出于爱,俯就他,就去了,但也明确指出他虽然请吃饭但内心并不真接纳和欢迎耶稣(七36-49)。
这次请耶稣吃饭的法利赛人同样不是出于对耶稣的尊重和讨教,而且这人的敌意比前面的西门更甚;这次请耶稣吃饭是想要拿住他的话柄,好控告或者贬低耶稣,但主依然前来,只是没有让他们的罪得以随心所愿。主知道万人的心,藉着一个不洗手的动作就将他们心里的真实表露出来,主耶稣就以一种打乱他们计划,令他们错愕不已的方式在饭席上直接严厉责备了他们,指出他们的里外不一,假冒为善。// 考虑到主耶稣愿意赴席的背景,基督对他们的责备主要是想要打碎他们坚硬的外壳,让上帝话语的亮光能进入他们的内心,驱除他们里面的黑暗和愚昧。
不洗手
所以,这人从耶稣进来就仔细观察耶稣的行为,当看见耶稣不洗手之后,就表示了非常的诧异。我们要留意这里耶稣的不洗手不关乎个人卫生,而特指当时的饭前洗手礼仪,此礼仪主要为表明自己洗去了从外邦人和罪人那里沾染的污秽(据说这个洗手礼仪是用很精确地定量的水滴在指尖,流到手腕,再用一只手擦在另一只手上)。这是旧约律法并没有的规条,旧约律法针对亚伦及其后裔中的祭司在会幕供职服侍时,的确有洗濯礼,但并没有饭前洗手礼仪。这是犹太人发明出来的传统,当作与律法一样重要来遵行,以此表达他们的敬虔。马可福音针对此有特别的说明“原来法利赛人和犹太人都拘守古人的遗传,若不仔细洗手就不吃饭。从市上来,若不洗浴也不吃饭,还有好些别的规矩,他们历代拘守,就是洗杯、罐、铜器等物”(可七3-4)。而主耶稣针对他们这些古人的遗传评论说“以赛亚指着你们假冒为善之人所说的预言是不错的,如经上说,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你们是离弃神的诫命,拘守人的遗传”(可七6-8),并以重复来强调“你们诚然是废弃神的诫命,要守自己的遗传”(可七9)。
所以,主耶稣首先没有任何对旧约律法的违背,第二也并非是不了解当时犹太人的这个传统,因不懂人情世故无意间得罪了主人家;显然主耶稣是有意不遵守这种传统。那么,这是主耶稣故意不尊重主人吗?当然不是,传统如果不是违反上帝的律法精神,本没有什么需要抵挡的。但法利赛人把律法中没有的传统当成和摩西律法一样的权威,并看持守根据律法衍生出来的传统为敬虔的本意,这是主耶稣不能认同的。因此,主耶稣是有意不照着行当时法利赛人,可能也是犹太拉比们都遵守的洗手礼,来表达祂对法利赛人错误的指正。
便诧异
果然,法利赛人立刻就对此表达了诧异。诧异一般是认为此人所行怪异,不随大流,不合传统;因此表达对别人行为的一种不理解,一种不接纳,不喜悦,厌恶和排斥,甚至是责怪。这诧异可能是真的很意外,也可能是有意为了让耶稣看出他的诧异,以此来表达耶稣在拉比行列里属于连最基本的规矩都不懂的初级拉比,以诧异来表达一种轻视:就你这样竟然还收门徒作拉比?你有拉比的资格和体统吗?
第一轮责备:你们法利赛人有祸了
主耶稣当然知道这个法利赛人的内心,立刻主就说出针对法利赛人的三个“有祸了”的责备。主耶稣这个有祸的宣告,与其说是定罪,不如说是哀叹;是想要通过指出法利赛人的罪,以这些沉重的话语想让他们沉睡的心灵苏醒过来。
杯盘的比喻
针对法利赛人对于外在礼仪的重视,主耶稣用杯盘内外的洁净来说明他们如此执着于外在礼仪而忽略内在真实的荒谬性。吃饭用的杯盘是洗净里面重要呢,还是洗净外面重要呢?当然两面都洗干净最好,但是如果比较的话,还是洗净里面更重要。同样,相对于外在的行为,内心如何更应当重视。如旧约先知所言“我喜爱良善(或作怜恤),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神,胜于燔祭”(何六6)。法利赛人如此看重礼仪的遵守,却对于自己内心里面的“勒索和邪恶”毫不在意,这不合乎理性。
法利赛人的里外不一,不是说他们里面不看重礼仪,外面努力表演,而是指他们太过于在乎外在繁琐的礼仪,而忽视真正律法的精义。他们看重的只是人的传统,而非是上帝的心意。主耶稣不是对他们祖宗的传统有太多不满,虽然这些是律法上没有的,但是只要不是违背律法,是律法的扩展应用,法利赛人自己乐意持守,那也无可厚非;主耶稣不喜悦的是他们以传统代替了律法的精义,重传统而轻真理。主耶稣主要在责备他们的舍本逐末,以次好代替最好。你如果说,我就喜欢以这种方式洗手,你的良心不责备你就没问题,你可以在家这样;但是,你不能说只有像我这样洗手才是敬虔的,才是好的,凡是跟我不一样的都令我诧异,都是不好的。不但定罪别人还教导别人,这就不好了。
所以,主耶稣直接说法利赛人是“无知的人哪”,然后诉诸创造之主的创造大工来进一步显出法利赛人只注重外在礼仪层面的荒谬性。身体是上帝所创造的,所以身体得符合洁净条例,努力遵守律法是神喜悦的;但灵魂同样也是上帝所造的,上帝难道就不关注一个人灵魂的洁净吗?就像当年撒母耳在膏立大卫的时候神对他讲的那样,“耶和华却对撒母耳说,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拣选他。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撒上十六7);就像诗篇所说的“谁能登耶和华的山,谁能站在他的圣所?就是手洁心清,不向虚妄,起誓不怀诡诈的人”(诗二十四3-4)。
只要把里面的施舍给人
随之,主耶稣就进一步论到施舍善行的内心和行为的关系。在很多人看来,不用管施舍之人是谁,也不用关心施舍之人心里的想法,只要一个人愿意把真金白银拿出来,去成为别人的帮助,这就是好的了。当然,在客观上,这的确可以成为很多人的实际帮助,神必照公义来鉴察。但是,在上帝眼中,相对于这人施舍了多少钱,神更看重这人施舍的内在是什么;就像主耶稣对那个在圣殿奉献了两个小钱的寡妇的评价一样,主耶稣没有从奉献金额的绝对数目来评估一个人的敬虔程度,而是从这人所有的和奉献出来的比例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