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你去照样行吧——2020年9月20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Listen Later

 
路加福音 10:25-37
10:25 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

10:26 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

10:27 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 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

10:28 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

10:29 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

10:30 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

10:31 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

10:32 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

10:33 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

10:34 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

10:35 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

10:36 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

10:37 他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要分享的经文是“路加福音”第10章的25-37节。本段经文始于律法师的问题,终于主耶稣的吩咐,主要的部分是好撒马利亚人的故事,也提及最大的诫命。这段经文是路加独有的,其他福音书虽有涉及最大诫命的类似记载,但人和事都明显不同。马太记载的那个律法师同样是来试探主的,但最大的诫命却是出自主的口。而马可记载的那位文士,则是比较善意的,以致主说他“离神的国不远了”(可 12:34)。由此可见,在主耶稣不长的传道生涯中,曾多次遭遇这类的试探,也多次辩论过这类问题。因此,作为主的门徒,我们在服侍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样的试探。
如果说前面主差派门徒出去传道整体是比较顺利的话,那么这段经文就让我们看见了对主耶稣、对福音的抵挡。这就提醒我们,为主作工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敌对、试探和挑战是我们时刻要准备面对并靠主得胜的。

 

以下我们先看“律法师与主耶稣”,再讨论“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看看圣灵借着这段经文要对我们说什么话。

 

律法师与主耶稣
路加首先交代了这个到主面前来的律法师的心态和所设计的问题,以便我们可以由此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是如何认识并对待主耶稣的。首先,他是一个不怀好意、也不真诚的人,因为他是故意来“找茬”的。他显然属于敌对主的阵营,与假冒为善的文士与法利赛人同伙,想借此拿主的把柄,或看主的笑话,从而阻挠主传道的工作。存心试探别人是不好的,这类似于我们当下所谓的“钓鱼执法”,这样的心态是恶的。以律法试探主就更为恶劣,因为律法本是圣洁、良善、公义的,又能使人知罪。因此,神的儿女切不可主动试探别人,尤其是弟兄姊妹。因为神从不试探人,只有撒旦才是那试探人的。我们行事为人当效法主,合乎圣徒的体统。
其次,他是一个企图“以行为称义”的人,这从他所设定的问题“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这也是当时比较普遍的看法。若是人凭自己做什么就能承受永生,主为什么还要降世为人另外成就一个救恩呢?没有哪个罪人能凭一己之力守全律法,故此也就无人能凭行为自救。可惜这位律法师既不明白这道理,又不肯像尼哥底母一样去寻求,反而自以为聪明地以此试探主。
第三,他是一个精通律法条文,但却不明白律法真意的人。面对主的反问,他对答如流,且完全正确。若是考试,必得满分,很符合“律法师”的身份。但仅从其不肯罢休而继续辩论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怕是没有活出这诫命的真义,没有做到自己该做的,以致主最后吩咐他“你去照样行吧”。这人正是主所谓“聪明通达人”的典型,表面看上去既敬虔又智慧,但实质上却愚昧无知,还不如小孩子。不知这次的经历是否触动到他,主的话他听进去没有,若是错失了这悔改的良机(几个人能有这么难得的机会啊!),那实在是太遗憾了!

 

律法师有关“最大的诫命”的总结是正确的,所依据的是“申命记”6章4-5节:“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 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 神。”和“利未记”19章18节:“不可报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国的子民,却要爱人如己。我是耶和华。”这正应了主教训门徒的话:“文士和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太 23:2-3)恶人有时也讲真理,正如义人有时也说错谬的话一样,我们应尽可能作到既不因人废言,也不因言废人。
“尽心、尽性、尽力、尽意”就是说,你当投入全部的情感、理智、才能,也就是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一切,即你全人所有的去爱神,不当有丝毫的迟疑与保留。只要你还有不肯或不愿拿出来的,就意味着神还没有完全成为你生命的主,那就是你的偶像。亚伯拉罕为什么一定要献以撒?就是要试验他是否肯拿出自己最珍爱的。你如今最看重的是什么,是财富、工作、权力、学问、服侍、自己还是妻子儿女?你爱主超过这些吗?如果主呼召,你愿意交出去吗?
我们中国人推崇的是“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听起来似乎比“爱人如己”的境界还高,但其实不过是出于自义和骄傲,对人性的败坏与无能缺乏清醒的认识。那是唯有完美的神才能做得到的,有罪又有限的人根本不可能企及。创造并鉴察我们的神自然知道人到底是什么样,给出的标准也就是最合适的。爱人如己,正是我们在人与人交往中要竭力追求的,首先就应当从教会的弟兄姊妹间开始。

 

第四,他是一个不谦卑、不肯降服的人。当他的试探被主轻易破解之后,他本当就此罢休,真心寻求主的指导。但他却不肯罢休,企图继续试探主,只为“显明自己有理”。罪人的本性就是如此,骄傲自义,即使与主面对面,依旧不肯谦卑降服。因此,人能悔改承认自己有罪,需要被拯救,断不是出于自己,就如使徒保罗所说:“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林前 12:3)
最后,他是一个缺乏真爱的人,因为他想先限定爱的对象,于是问“谁是我的邻舍呢?”也就是说,他的爱是有条件的,他只肯爱那些他认为值得爱的人。在他看来,主耶稣及其门徒既与自己观点相左,基本就属于不可爱的一类。主耶稣接下来之所以讲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正是直指他问题的核心——他对律法的理解和遵行都是不完全的,与神的旨意相距甚远!我们差不多也是这样,自觉不自觉地就已经为爱设定了种种条件,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有根有据,其实不过是为掩饰爱心的缺乏而已。但主自己却教导说:“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你们若单请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么长处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 5:45—48)爱的具体内容是应当因人而异的(比如夫妻之爱就不同于朋友之爱),但爱人的心却不应当有先决条件,爱人的范围也不该有限制,这才是圣徒当追求的见证。

 

主耶稣是谁?神的儿子岂能被试探所胜!当年在旷野禁食四十天,就是撒旦来试探,主耶稣也没有留下一点破绽,迫使撒旦灰溜溜地退去。如今面对这个律法师以及其他类似的试探,主耶稣依旧得胜有余。
主耶稣不愧是智慧充满的人,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律法师有备而来,不怀好意,早就想好了下一步要争辩什么,企图引诱主耶稣落入其设下的陷阱。但主并没有按着他的思路,而是反问道:“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这样,主耶稣就迫使律法师自己的口定自己的罪,你这样试探别人符合“爱人如己”的诫命吗?
律法师一时语塞,但却不肯认输,继续逞强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主还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直接辩论“谁是我的邻舍”这类比较抽象的问题,不仅难有明确的结论,只会导致更多无益的口舌之争,而且对指导生活中如何遵行诫命毫无用处。于是主耶稣讲了一个故事,让律法师和在场的门徒和众人思想。这样,主耶稣不仅化解了试探,而且反客为主,把试探变成了教训众人的机会,这才是真正的爱人如己。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试探(但千万不要自找试探,那是非常危险的,主祷文要我们祷告不遇见试探),如何应对,不仅非常需要智慧,而且要充满爱心。“箴言”有相邻的两节非常有意思:“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恐怕你与他一样。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免得他自以为有智慧。”(箴 26:4-5)使徒彼得也有一段相关的教导:“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存着无亏的良心,叫你们在何事上被毁谤,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诬赖你们在基督里有好品行的人自觉羞愧。”(彼前 3:15-16)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8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7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